住房體制改革:房!房!房!
2011-07-01   作者:記者 韋夏怡/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編者按:我國城市住房改革,涉及消費結構和産業結構問題。現在職工的工資水平不算高,但大家的消費慾望很高,這就需要引導。住房是最大的消費領域,如在這個領域裏,能讓群眾自己選擇,而不是躺在國家身上,則會使消費結構發生變化,還可以促進建築、建材工業的發展。”
  這段摘自1987年5月24日《經濟參考報》頭版文章《房,房,房!》編者按的文字反映的正是那個時代人民群眾對住房日益急迫的呼聲。房子,是中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問題,至今依舊如此。改革開放的30年間,從土房到蓋板房、從木頭房到水泥房、從平房到樓房、從福利房到商品房……人民群眾住房變遷史講述的也是中國經濟變革與發展的歷程。30年來,圍繞房子的改革問題也從未間斷。
  1987年對於住房體制改革來説是特殊的,這一年可謂是住房體制改革的先聲。當年的12月,深圳首次以公開拍賣的方式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此成為國內最早推進住房改革的城市。
  事實上,圍繞我國住房體制的改革早在1980年就已拉開序幕。1980年4月,鄧小平發表了關於建築業的地位和住宅政策問題的談話,對住房生産、流通、分配、消費在內的全過程進行了通盤的改革設計。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談話,揭開了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正如“國發[1991]30號”文件指出的那樣:“我國城鎮住房制度的改革,自從鄧小平同志1980年提出出售公房,調整租金,提倡個人建房買房的改革總體設想以來,逐步在各地展開”。
  1980年至1988年是中國住房體制改革的試點階段,那一階段主要是通過出售新舊公房、住房商品化以及租金改革來力圖實現住房商品化、社會化。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宅法》(試擬稿)完成,內容包括總則、住宅建設、住宅所有權、住宅買賣、住宅分配、住宅租賃、住宅拆遷等12章,共111條。但由於當時住房制度改革還在不斷深入、新情況不斷出現等種種原因,未能&&;同年7月,全面展開全國城鎮房屋普查。
  1988年至1994年是改革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把向居民個人出售新舊公房作為推動住房商品化的基本措施之一,把合理調整公房租金作為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環節。1988年2月,國務院決定用三、五年時間,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把住房制度改革推開;1991年11月,國務院決定在全國推進房改。
  1994年至1998年住房體制改革進入了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第三階段。1994年7月18日,國務院頒發《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其中首次提出全面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為對象、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經濟適用住房供應體系和以高收入家庭為對象的商品房供應體系等改革措施。1998年至2003年國家停止了住房實物分配,開始進入住房分配貨幣化階段。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住房改革的推進,一些地區住房供求的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房地産價格和投資增長過快的現象,國務院在2003年至2007年間先後頒發了“前國八條”、“後國八條”、“國六條”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調控房地産市場,並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住房保障制度。
  面對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相對滯後、經濟適用住房制度不夠完善等一系列問題,2007年起,國家開始進一步強化居民住房保障。如今,住房制度的改革仍在探索中循序前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河北省城市住房用地開發利用情況要每月上報 2011-06-30
保障性住房建設提速釋放哪些信號 2011-06-28
住房城鄉建設部:保障房11月底前必須開工 2011-06-10
重慶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增長84% 2011-06-10
北京商住房行情依然火爆 2011-06-08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