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防爆器械廠:國企改革沉重的第一步
2011-07-01   作者:記者 韋夏怡/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1986年8月3日,瀋陽市迎賓館北苑會議廳,寂靜的新聞發布會現場。短短200多字的通告,滿臉嚴肅的瀋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讀了3分鐘,時間卻如停滯一般。這一天,根據《瀋陽市關於城鎮集體工業企業破産倒閉處理試行規定》,瀋陽市防爆器械廠於1985年8月3日被正式宣告破産,國企改革自此邁出了沉重的第一步。
  然而早在1985年3月18日《經濟參考報》頭版,一篇名為《改變“殺富濟貧”的老辦法瀋陽市作出處理破産倒閉集體企業的規定》引起國內外的極大關注,多家海外媒體據此進行了報道。根據規定,“産不抵債或長期虧損而又無力復興的城市集體工業企業由工商部門正式宣告破産倒閉。”始建於1966年的瀋陽市防爆器械廠,原是瀋陽變壓器廠為解決職工生活困難安排家屬就業組建起來的一個職工家屬生産組。幾經變革後於1983年改名為瀋陽市防爆器械廠。截至1984年底,廠子連續虧損欠下大筆外債,欠債總額已高達48萬元。
  有人説,國企改革是一個“摸着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而正是在不斷地摸索中國企改革逐步調整改革方向,不斷得到深化。1978年到1992年是國企改革放權讓利的初步探索階段,然而最初中央在推廣實行工業經濟責任制時也出現了種種問題,比如政策很難找到可操作化的指標來規範國家與企業之間的責、權、利,企業激勵不足問題十分嚴重。隨後的一段時間內,改革又先後出現了諸如承包制等多種嘗試形式。1988年更是國企改革的重要一年,這一年通過的企業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到1988年底,全國共有3800家股份制企業,其中800家由國有企業改制而成,60家企業發行了股票,其餘3000家原是集體企業。1993年至2003年間則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創新階段,如第一家破産的瀋陽防爆器械廠一般,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國有企業以每年8千多戶的速度退出,到2007年,國有企業戶數從近16萬戶減少到了11萬戶,但當年上繳的稅金卻佔到全國財政收入1/3以上,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有進有退的改革中進一步增強。
  2004年至今國企改革不斷縱深推進,改革已成為國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命題。這一階段,國企改革依然是以抓大放小為主,同時以産權多元化和治理結構建設為中心。
  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就明確具體了國企改革的任務和目標,提出要“建立健全現代産權制度,産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包括物權、債權和知識産權等各類財産權。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産權制度,有利於維護公有財産權,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有利於保護私有財産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有利於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有利於增強企業和公眾創業創新的動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礎和市場秩序。”
  時至今日,國企改革仍在繼續,新時期日漸活躍的資本市場為國企改革提供了一個全國範圍資源配置的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為國企薪酬漲幅設限是一種幻覺 2011-07-01
北京發布漲薪指導線 國企工資漲幅禁破15.5% 2011-06-30
徐平榮獲“2011中國企業最具創新力十大領軍人物”稱號 2011-06-30
熱烈慶祝"第三屆中國企業創新活動日"在京舉行 2011-06-24
中國企業在美借殼上市難度加大 2011-06-23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