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退出在華國內快遞業務
2011-06-30   作者:記者 侯雲龍 實習記者 梁倩/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專家分析,國內小型快遞企業價格優勢明顯,國際巨頭的競爭優勢全無,這應該是DHL退出的根本原因

  外商直接經營國內快遞業務似乎正在遭遇“水土不服”的困境。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運發展”)6月29日發布公告,其下屬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外運敦豪”)將所持有的全宜快遞、中外運速遞公司及金果三家公司的全部100%股權轉讓給深圳市友和道通實業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中外運敦豪成立於1986年,由外運發展與德國敦豪(DHL)合資經營,雙方各佔股50%。2009年,中外運敦豪收購了全宜快遞、中外運速遞和金果三家公司的100%股權,整合後開展中國國內快遞業務,這也是DHL在華經營國內快遞業務的唯一渠道。
  賣出此三家公司意味著DHL將撤出中國國內快遞業務。受此消息影響,外運發展A股當日下跌0.21元,收于每股8.16元,跌幅2.51%。
  值得注意的是,和當初的收購價格相比,這次股權轉讓卻是個“虧本”的買賣。據有關媒體報道,中外運敦豪當初收購全一快遞的投入約為3億元,此次出售價格均有所下調,其中全一快遞的轉讓價格僅約1億元。
  外運發展公告同時顯示,在一年多的經營中,中外運敦豪國內快遞業務處在虧損狀態。截至2010年末,中外運敦豪下屬開展中國國內業務三家公司累計虧損約9923萬元,截至2011年3月末,全宜快遞、速遞公司及金果合計資産總額約2.17億元,合計負債總額約3.47億元,累計虧損約3300萬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就相關事宜&&中外運敦豪,但相關負責人並未正面回答“公司為何出售國內快遞業務”等問題。不過,外運發展公告給出解釋,“目前國內快遞業務競爭過於激烈,外資快遞公司缺少成本上的優勢;另外,2009年10月1日修訂後的《郵政法》開始實施,配套法規、規章&&後,對外資經營國內快遞業務的政策並不明朗”,因此中外運敦豪會將業務重點重新移至國際快遞業務。
  北京工商大學貿易系主任洪濤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除了政策方面帶來的障礙,另一方面,國內快遞市場現在還處於競爭無序的狀態,小型快遞企業價格優勢明顯,所以在國內快遞業務上,國際快遞巨頭的競爭優勢全無,這應該是DHL退出中國國內快遞市場的根本原因。
  “差強人意”是DHL等國際快遞巨頭在國內市場經營上的現實寫照。據了解,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德國DHL、美國FedEx及UPS和荷蘭TNT這四家國際物流大鱷,相繼進入中國市場,並通過直營或合資等各類方式,在國內拓展包括國際和國內快遞在內的各項業務。但隨著近年來,國內快遞公司的快速發展,這四家公司的國內業務卻不盡如人意。
  因此,有業內人士擔憂,DHL此次退出國內快遞業務可能會對外資快遞企業在華業務拓展造成一定影響。
  “DHL的退出,只能説明外商直接經營國內快遞業務遭遇“水土不服”,或者競爭不過本土企業。”美國投資機構Columbia Capital投資經理張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介紹,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外資在國內快遞業務的拓展和投資熱情,面對國內這個巨大的快遞業市場,未來外資可能通過參股國內企業等更多靈活的方式進入國內快遞業。
  此言非虛,《2010-2015中國物流運輸業報告》中顯示,2009年,中國國內和國際快遞市場規模分別為373億元和155億元,未來受中國經濟增長、電子商務發展、政策支持等拉動,將保持23%和33%的增長,2015年將達到1292億元和323億元。
  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高級分析師梁煥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現階段中國國內快遞還處於發展階段,與外來企業相比還很不成熟,因此國家通過對外資快遞企業限制,來保護國內企業。但隨著國內快遞業整合和完善,國家政策放寬,DHL很可能會以某種方式重回國內市場。
  另外,洪濤指出,DHL並非完全退出中國市場,而是選擇了不同的經營路線。他指出,DHL現在退出中國國內快遞市場,是把精力集中在國際快遞市場上,這對於DHL來説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據發改委《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影響及其政策建議》的報告,國際四大快遞巨頭已控制中國國際快遞市場80%的份額。這意味著,在國內業務進展不利的情況下,四大快遞公司仍能在中國市場實現盈利。
  張超還指出,即便是國內快遞業務,對於外資來説未來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相關業務從一二線城市向中小城市滲透的過程,留給了外企和外資很多機會。國外企業在管理和經營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國內企業比,具有後發優勢。因此,對於國內同行而言,國外快遞公司仍是強勁的競爭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56家快遞企業被取締 涉中通申通韻達圓通 2011-06-23
國家郵政跼踀快遞業兼併重組 2011-06-21
國家郵政局取締17家快遞企業 2011-03-07
快遞爆倉風波:供求失衡難題發酵 2011-01-31
中國北車與中國外運簽物流協議 2010-12-16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著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