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城市管理仍在“靠天吃飯”
2011-06-27   作者:趙晶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今年夏天,到故宮來看海……”,網友的冷幽默在博得眾人一笑的同時,希望也能讓有關部門出一身冷汗——“水淹七軍”的背後,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種種短視行為被暴露得淋漓盡致。可謂是難言之隱,水“漫”石出。國際媒體甚至驚呼,為何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的首都,在地下排水系統上落後發達國家100年,並開始反思和評估中國在城市建設中過於粗糙的歷史。
  裝修過房子的人都知道,相比壁紙,更重要的是隱蔽工程。因為隱蔽工程一旦出紕漏,再好的壁紙都得被掀起來重新裝修。同樣的道理用在城市建設上也講得通,再漂亮的大樓,再氣派的立交橋,一旦被水泡了,之前費心營造的城市形象也被毀差不多了。
  據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總工程師介紹,北京市市政雨水管網按照1年到3年一遇的標準建設,只有天安門廣場和奧林匹克公共區達到5年一遇的標準。舉辦過世博會的上海,其雨水排水系統也是基本達到“一年一遇”。
  兩大財力豐厚的城市尚且如此,就更不用提其他城市了。
  從經濟角度算賬,北京市規劃委的一位官員確實對媒體説了實話,就是城市的排水系統如果按照極限設計的話,其成本是難以估算的,基本不太可能實現。以我國現在的財力和現實情況,確實難以做到。
  但難以做到並不意味着可以不作努力,更不意味着當下一場暴雨再發生嚴重積水的時候,政府還可以將責任完全推卸給不給力的排水管網。2004年7月的那場“百年一遇”已經讓北京市的防汛管網受到了嚴重挑戰,七年後,再一場“百年一遇”暴露了防汛部門這些年的不作為。這七年,北京市政府到底為防汛做了多少?
  公眾可以接受的是,由於政府財力有限,城市排水管網不會一步到位地全部改善,但7年來,著名積水點並沒有得到任何改善,蓮花橋下仍然能種蓮花,玉泉營橋真的還在“涌泉”,這就是城市管理部門的失職了。
  暴雨暴露的還不僅僅是防汛的問題,整個城市的管理能力也被一併詬病了。北京市氣象&在中午前後就發出了暴雨警告,如果當時能採取人性化的錯峰上下班,及時安排地鐵口用沙袋圍欄,可能並不會造成成千上萬的人被堵在回家的路上。
  一場突變天氣後造成擁堵的事件,在北京已經逐步從新聞變成了常識。身為首都,一場上下班時候下起的小雨就可以造成幾小時的擁堵,更不用説極端雨雪天氣造成的交通癱瘓。城市的應急機制和交通管理,幾乎停留在“靠天吃飯”階段。
  暴雨過後是天晴。城市的管網又一次沒有經受住“百年一遇”的雨量考驗這事兒,隨着路面漸幹而會被人們淡忘。但誰都能健忘,唯獨管理部門是不能健忘的。在這一次暴雨之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在下一次“百年一遇”出現的時候能解決多少?按近年來“百年一遇”出現的幾率,這一天並不會太遙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經參時評] 重塑“美國製造”別拿中國説事兒 2012-07-17
“無主電線桿”折射城市管理不到位 2011-05-26
城市管理多些“問需於民” 2010-11-25
外籍人員"三非"現象困擾我國城市管理 2009-10-14
深圳改革綱要符合國際城市管理潮流 2008-05-2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