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八連增助緩解通脹壓力
2011-06-26   作者:婁辰 蔡敏 顧燁 趙倩 王飛航  來源:半月談
 
【字號

  去冬今春夏糧主産區的罕見旱情,以及近來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的旱災和澇災,持續引發人們對糧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加劇的擔憂。而豐收在望的夏糧,則為穩定糧價、抑制通脹增添了砝碼。

  各地抗旱穩産,夏糧豐收在望

  山東農民吳志橋剛收穫了自家的7畝小麥,畝産達到520公斤,這樣的單産水平讓他喜出望外:“我們這裡曾遭遇了大旱,能有這樣的産量真不簡單。”
  今年是我國農業的多災之年。去冬今春,山東、河南、河北等夏糧主産區遭遇歷史罕見旱情。農業部數據顯示,旱情最重時,山東、河南、河北等8省冬小麥受旱面積達1.15億畝,佔8省冬小麥播種面積的42.4%。
  吳志橋的家鄉菏澤旱情更為嚴重,總體旱情達200年一遇。他説:“從麥子種下去到今年2月底,就沒下過一滴雨,當時幾乎絕望了。為了保證産量,我澆了兩遍水,現在從小麥的産量上就能看出抗旱的效果了。”
  面對嚴峻的形勢,中央及時&&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産和抗旱澆麥的政策措施,部署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産行動,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調動了地方和廣大農民抗旱春管和發展糧食生産的積極性。中央財政先後下達縣級抗旱服務隊設備購置補助16億元、抗旱澆地直補16億元、中央抗旱物資儲備經費2億元。
  我國各主要産糧區也採取多種措施,包括抗旱澆麥,加強田間管理,落實高産創建、“一噴三防”等增産技術措施,鞏固了夏糧豐收的基礎。
  記者從山西省農業部門了解到,目前山西旱地小麥收穫近半,水地小麥收穫即將開始,從田間測産和實打實收結果看,預計今年山西省小麥總産達24.8億公斤,增産1.6億公斤,比上年增産7%左右。
  永濟市栲栳鎮種糧大戶周三學説:“雖然春季乾旱,但由於春灌及時到位,田間管理措施得當,今年小麥長勢較好,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均比去年大幅提高,我種植的250畝小麥畝均産量由去年的250多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又是一個豐收年!”
  在運城市鹽湖區三路裏鎮,截至6月8日,全鎮4萬多畝小麥已經收穫了90%。農民董佰陽説:“小麥機收帶來了極大便利,才兩三天時間,我家的50畝小麥全部收割完畢。”
  我國夏糧主産區目前正在掀起夏糧搶收高潮,西南地區夏糧收穫已過八成,黃淮海麥區小麥已進入成熟收穫期。據農業部的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小麥收穫面積過半,預計今年夏糧收穫面積達到4.15億畝,比上年增加300多萬畝。冬小麥預計單産高於上年,有望實現連續8年增産。夏收油菜子將實現恢復性增産。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小麥跨區機收啟動儀式上説:“今年夏糧能夠獲得豐收,對全年糧食生産、對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專家認為,夏糧連續8年豐收,對於穩定市場預期,緩解旱情帶來的緊張氣氛,將起到重要作用。

  旱情尚未影響糧食供求,豐産有助物價穩定

  長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等秋糧主産區近期接連遭遇乾旱和澇災,乾旱最嚴重時全國1.18億畝耕地受旱,其中作物受旱面積7765萬畝。隨後暴雨突至,又造成了嚴重的澇災,農業生産面臨嚴峻挑戰,這讓民眾對於因災導致糧價上漲憂心忡忡,部分炒家更是大肆渲染,增加緊張氣氛。
  對此,農業專家&&,持續旱情對長江中下游災區糧食生産的不利影響是既成事實,但就目前而言,還不足以帶來全國乃至全球糧價的波動,因為中國連續7年糧食增産豐收形成的總體供大於求的態勢沒有改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副主任程國強分析説,從糧食結構看,保證全國糧食産量的關鍵在秋糧,而此次旱情主要是對災區夏糧中的早稻産生影響,而早稻在夏糧中比重較低。
  2010年全國早稻播種面積和産量僅佔夏糧的21%和25%。江西、安徽等南方六省的糧食産量佔全國糧食總産量約為27%,稻穀産量佔18%,且六省內部受災程度不一,早稻産區未受過大影響。
  此外,2011年全國稻穀播種面積為3055萬公頃,比2010年增加42萬公頃,基本上可以抵消南方旱災可能導致的稻穀減産。
  對夏糧産量貢獻最大的冬小麥多在北方種植,而全國小麥種植面積以及單産又都在保持增長,所以乾旱所導致的局地減産並不會影響全國小麥的總産。
  “事實上,目前旱情並未對國內外糧食供求造成影響,只是改變了一些糧食市場投資者的心理預期,由此帶來的虛擬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糧食市場的供需格局,並可能會在短期內抬高糧價。”程國強説。
  自去年下半年我國CPI增速超過4%以來,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政府宏觀調控面臨的重大問題。三夏生産是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的第一仗,在大旱之年奪取豐收,這對抑制通貨膨脹來説無疑是個好消息,也有助於提振長江中下游地區抗災保生産的信心。

  災情雖嚴峻,災區秋糧生産迴旋餘地仍較大

  雖然目前夏糧豐收已成定局,但全年糧食産量如何,還要看以水稻為主的秋糧。“我國的旱澇災害年年都有,對於具體的某一家某一戶,可能會造成很大影響,但總體來看,補栽補種及時的話,對全年糧食生産不會帶來太大影響。況且南方後期溫度高,糧食生産的迴旋餘地較大。”中國氣象局農業氣象中心主任毛留喜説。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梅旭榮&&,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旱情嚴重,但目前就得出今年水稻將減産的説法為時尚早,乾旱對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糧影響不大,眼下旱情對農業的減産預期主要體現在水稻上,儘管旱情嚴峻,但只要抗旱得力,水稻生産仍有迴旋餘地。
  農業部種植業司提供的數據顯示,近期旱區的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墑情,補充了田間溝渠堰塘蓄水。這對受災早稻及時補種改種、中稻出苗以及加快中稻育秧栽插進度,確保中稻適期栽插十分有利。到記者發稿時,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早稻栽插已基本結束,比去年增加150多萬畝。
  從全國看,今年早稻面積增加,基本苗充足,個體發育健壯,生産形勢是近幾年較好的一年。據農業部預計,全國早稻種植面積885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160多萬畝。湖南、江西等省大力推進“單改雙”,擴大早稻種植,湖南增加110萬畝,江西增加34萬畝。
  不過專家也提醒,今年這種結構性災情對我國糧食生産的負面影響不能小覷,而目前極端天氣沒有改變的趨勢,持續乾旱或局部洪澇還可能對秋糧造成一定影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農業部:夏糧增産已成定局 2011-06-22
今年夏糧豐收在即 糧價仍存上漲壓力 2011-05-13
今年夏糧總産量比上年減少0.3% 2010-07-13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