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芝藥業“瑞芝清”起死回生再叫板強生
2011-06-24   作者:馬建忠  來源:南方都市報
 
【字號

    康芝藥業和康恩貝22日相約發布的一紙公告,讓經歷尼美舒利事件的兒童退燒市場再起波瀾。
  上述兩家上市公司的公告顯示,康芝藥業旗下子公司海南康芝藥品營銷有限公司(下稱康芝營銷公司)已經於6月20日與康恩貝簽署了《布洛芬顆粒産品合作合同書》。依照合同,由後者生産的布洛芬將貼上“瑞芝清”商標,前者則將在全國總代理康恩貝布洛芬顆粒的所有規格。
  由於康芝藥業的老對手美國強生公司旗下的兒童退燒藥美林同樣為布洛芬藥物,康芝藥業此舉讓市場産生頗多遐想。有分析人士指出,康芝此舉可謂一箭雙雕,不但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填補因尼美舒利被禁用於12歲以下兒童後留下的市場空白,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強生。

  康芝藥業“自救”另尋出路

  今年2月,央視有關兒童退燒藥尼美舒利不良反應的報道,將生産“瑞芝清”牌尼美舒利顆粒的康芝藥業推向風口浪尖。5月2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説明書,並禁止尼美舒利口服製劑用於12歲以下兒童。
  由於“瑞芝清”最大的市場在兒童用藥市場,禁止12歲以下兒童使用無異於封死了其市場,以此為主業的康芝藥業遭遇業績“滑鐵盧”:這家全國最大的尼美舒利顆粒生産企業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大幅下滑,同比降幅高達55%。今年以來更是因此暴跌57.20%。
  不過,此番隨着康芝牽手康恩貝,“瑞芝清”又將起死回生。
  依照雙方簽署的合同,自2011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康芝藥業將全權代理康恩貝旗下布洛芬顆粒的所有品種。康恩貝則將無償使用康芝藥業的“瑞芝清”商標,用於布洛芬顆粒。
  而這即意味着,以布洛芬為主要成分的新“瑞芝清”,將以兒童退燒藥的形式重新回到市場。
  康恩貝公布的布洛芬顆粒藥物信息顯示,其布洛芬顆粒為OTC甲類醫藥目錄藥物。適應症主要用於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頭痛、關節痛、偏頭痛、牙痛、肌肉痛、神經痛、痛經。但也用於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

  再度向強生叫板

  康芝藥業董事會秘書李幽泉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公司一直在專注兒童用藥市場,此次與康恩貝的合作,可視為康芝藥業重新進入兒童退燒藥領域的重要一步。
  李幽泉告訴記者,由於尼美舒利是處方藥,而布洛芬顆粒為非處方藥,兩者的渠道還是有所差異。因此,康芝接下來將整合公司原本在兒童退燒藥領域的專業優勢,以加強合作産品的銷售。
  依照合同,康芝拿到的全國總代理權將涵蓋中國境內所有地區,包括醫藥OTC市場、各級醫院、診所、衞生院、合作醫療機構等的銷售。
  康芝藥業為讓“瑞芝清”起死回生,不僅向康恩貝提供了150萬元保證金,還對銷售量做了嚴格的承諾:即除了保證每月銷售量100萬盒以上,首個合作年度銷售量在1200萬盒以上外,還承諾從第二個合作年度始每個年度銷售年增長10%以上。
  有業內專家昨日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由於國家藥監局已經要求尼美舒利修改説明書,禁止用於12歲以下兒童,康芝藥業的尼美舒利很難繼續在兒童退燒藥領域被大規模使用,即便在12歲以上兒童中能夠使用,也只能作為二線解熱鎮痛藥使用。而眼見自身在兒童退燒藥的渠道優勢白白浪費,顯然不是康芝藥業所願意看到的。這是康芝藥業牽手康恩貝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此舉也表明了康芝藥業力求修復尼美舒利被禁的負面影響的決心。
  尼美舒利不良反應事件被媒體廣泛報道後,2010年2月18日,康芝藥業發表聲明,稱關於藥品尼美舒利的報道“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的主觀臆斷,目的是針對‘瑞芝清’的惡意攻擊”。康芝藥業董事長洪江游當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更直指事件的幕後策劃是跨國企業強生,並&&已向海南省工商局舉報強生“不正當競爭”。
  “當然,康芝藥業此番借布洛芬,再次轉戰兒童退燒藥市場,對於同樣以布洛芬布局這一市場的強生公司而言,肯定會刺激到其敏感的神經。雖然,強生美林目前的市場認可度較高,但康芝依靠自身在這一領域的專業優勢,將新‘瑞芝清’做起來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該位專家如是説。
  根據前述合同約定測算,預計2011年康芝藥業與康恩貝合作的新“瑞芝清”的銷售額將至少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約2500萬元,未來五年,總增加的銷售額至少將達到1.5億元。而1.5億元的銷售額,對於強生美林來説,其實也是一筆不小的銷售收入。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就此認為,康芝藥業拿下康恩貝布洛芬顆粒的全國代理權可以説是國家藥監局修訂尼美舒利説明後康芝藥業轉移産品重心的做法之一。合同的簽訂有利於康芝藥業拓展新業務、增加新的盈利增長點。
  不過,郭凡禮同時指出,康芝藥業如今布局布洛芬市場,對於強生來説仍然是一個新來者,優勢並不明顯。按照2009-2010年,康恩貝布洛芬顆粒産品銷售額(含稅)分別為14.11萬元及80.68萬元來看,今後每年布洛芬産品的銷售額要達到3000萬元很難實現。
  南都記者昨日多次試圖&&強生(中國)公司,欲詢問強生對康芝藥業借道第三方再次進軍兒童退燒藥一事的看法,不過其新聞發言人的手機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沒了尼美舒利的康芝 若干年看不到堅硬的靈魂 2011-06-13
康芝藥業:尼美舒利説明書的修改將致業績下滑 2011-05-26
康芝藥業將撒網多産品自救 與強生糾紛只字未提 2011-05-25
康芝藥業上半年凈利將降40%-60% 2011-05-24
康芝藥業受累尼美舒利事件 上半年凈利將降40%-60% 2011-05-24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