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證券員工非法理財單筆金額高達1800萬
2011-06-17   作者:支玉香 朱秀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銀河證券中山小欖營業部客戶經理梁鍵偉涉嫌詐騙被捕後,數十位受害人已經不記得多少次圍坐在一起商量對策。
  6月15日晚上,大約15名受害人又一次聚在一起,各自拿着當初簽訂的資産管理協議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講述自己的經歷。
  “這只是我們受害者的一半,還有一些是老人家心理承受能力不好沒有讓過來,還有些人外地出差,趕不過來,”受害人李某告訴記者。
  “我們看到6月14日銀河證券的聲明很氣憤,為什麼公安機關的偵查結果還沒有出來,銀河證券就説:梁鍵偉私刻印章、虛構保本理財合同、涉嫌詐騙,是梁鍵偉的個人行為,公司或營業部不存在非法理財或者違規經營的問題。銀河證券公司或者營業部有沒有責任,要等執法部門通告,銀河證券急於撇清關係。我們一些客戶前天一早就去銀河證券辦理了轉託管,一些大客戶股票賬戶裏還有錢,我們全都轉走了。”李某説。

  單筆涉案金額達1800萬

  受害客戶基本都是中山小欖當地人,跟梁鍵偉也都互相熟識。他向受害人推銷産品時,總是上演“感情戲”。
  “關係好的人才能成為他的客戶做這些業務,因為他説是拿到北京運作的,因此名額和資源都有限。”一位受害人指出。
  “2007年,梁鍵偉找到了我,我們曾經是校友,初中、高中都是一個學校的。當時他跟我説了一項可以保本的理財産品,一年後歸還本金加10%的收益。”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
  “我半信半疑,更主要是做這項理財,初始資金並不是小數目,少則十幾萬多則上百萬。為了幫助我説服家長,他為我提供了一份2006年我認識的一個朋友簽訂的資産委託管理協議,該協議顯示到期可以獲得年固定收益10%,並歸還本金,一年後,我那個朋友按時領到了本金和收益。”上述投資者説。
  於是這位投資者從2007年開始購買梁鍵偉推薦的理財産品,對方每年也按時兌現本息,2010年她拿出了上百萬元的積蓄,此時梁鍵偉答應給她的收益率也漲至20%,而直到梁某被逮捕她才知道,原來簽訂的合同對銀河證券來説是假的,她投入的資金突然不知去向。
  受害人的經歷大多類似,其中甚至還包括梁鍵偉的親哥哥,還有幼兒園同學、朋友、鄰居老人,總計達30多人,而這30多人背後是30多個家庭。從《每日經濟新聞》的調查來看,有的人拿的是教育基金、有的是結婚錢、有的甚至是 “棺材本”,受害人去公安局錄口供統計的涉案金額 (本金加收益)高達5000多萬元,而涉案最多的單筆金額高達1800萬元。
  昨日,採訪了中山市公安局對外宣傳部門的一位相關人士,他&&“涉案金額確實比較大”,但對於是否有5000萬元,他&&還沒有定下來。

  案件導火索:大額資金退出

  梁鍵偉推薦給受害者的這項業務,已經開展多年。受害人告訴記者,現在手裏的協議最早的是2006年,而涉案時間長達5年後才被發現,那麼這次案件的是如何引爆的呢?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年初有個投入資産上千萬元的客戶急用錢,要退出這項資産管理計劃,而梁遲遲不打錢過去,幾經周折,這位客戶托朋友的朋友問到了公司負責人,而後銀河證券報案,梁被抓。
  “協議到期後,梁鍵偉每次都非常準時把錢打過去,有時候甚至會提前幾天,但是後來就發現,梁鍵偉打錢有拖延的現象,但是多年建立起來的信任,我們也沒有懷疑過。”一位年過半百的投資者告訴記者。
  梁鍵偉被抓的第二天,“六神無主”的幾位客戶找到了辦公室主任劉某。
  劉某此時成為了受害者的“定海神針”。當投資者問起,公司到底有沒有定向資産管理計劃時候,劉某回答:“當然有,我每年能拿50萬、梁每年拿30萬,沒有這些産品,我們靠什麼。”
  當時去找劉某的受害人大多是劉某的朋友,都以為劉某是跟受害人站同一條戰線上的。但是讓他們詫異的是,劉后來矢口否認。

  辦公室主任成眾矢之的

  小欖營業部辦公室主任劉某,目前成為受害人眾矢之的。尤其是劉某在案發前後態度的轉變,讓許多受害者感到頗為不解。
  不解之處第一點:劉某曾承認梁鍵偉虛構的産品為真。
  據受害人袁某透露,他和劉某原本是鐵桿朋友。2010年5月,袁某拿着自己朋友的一份協議(即梁鍵偉出具的虛假定向資産管理協議)來到了劉某的家裏,問他這個項目怎麼樣,劉某看了好幾分鐘後,説公司有這個産品,讓他和梁鍵偉&&。
  隨後在6月前後,袁某買了100萬元的定向資産管理産品,時隔幾日,劉打電話給袁某説:“錢已經打到了北京。”而梁鍵偉在推銷虛構的産品時,也是聲稱這些産品由北京方面運作。
  據袁某透露,劉某有10多年從業經驗,而且他本人就是公章管理人,經過劉某的鑒定,袁某更加放心,他呼朋喚友一起來買這個産品,大約前後一個月,袁某的朋友先後共買了1800萬元。
  “這次涉案資金,大多數都是劉某肯定這個産品後我們才開始加大投入的,2010年下半年以後投入的資金有兩三千萬元,目前的涉案資金大多數都是去年下半年開始買的。”一位較為年輕的李姓投資者説。
  而在客戶溝通會上,當受害人質問劉某看過這項資産管理協議並給出肯定答覆時,劉卻回答説“當時家裏裝修,沒有看清楚,只看了封面、抬頭。”
  受害人李某認為:“即便是劉只看了封面和抬頭,那麼抬頭上定向資産管理協議這幾個字應該可以看到吧。事後我們了解,小欖營業部根本就沒有這項業務。作為公司高管,不會不知情的。”前幾日小欖營業部一位高層也向記者證實他們並沒有所謂的定向資産管理産品。
  更加蹊蹺的是,4月11日,劉某親自造訪袁某公司,並聲稱其他朋友也要買這個産品,想借袁某的定向資産管理協議看看。袁某拿出協議後,劉某僅複印了這份協議的三頁並帶走。知情人士透露,這三頁複印件即是銀河證券報案的材料。
  即便是在梁鍵偉東窗事發後,劉某仍顯得“善變”。
  梁鍵偉案發後,劉某告訴受害人梁鍵偉的賬戶有1300萬元。而在和公安局、鎮政府的通氣會上,公安局&&,梁鍵偉的賬戶上僅有20萬元現金。6月14日上午,受害人再次質疑劉某時,劉某拋出這樣的言論:“我説有一個億、幾個億,你們也相信?”
  6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電話&&了銀河證券小欖營業部辦公室主任劉某,“網上都説過了,你自己去查查。”隨後他便匆匆挂了電話。

  部分資金進入個人賬戶

  受害者參與梁鍵偉的理財産品,必須在工行某支行辦理第三方存管。首次購買産品,都是先去營業部開戶,然後去銀行辦理第三方存管。投資者在辦理第三方存管之際,一般不需要排隊,梁鍵偉每次都自稱是該行VIP客戶,他每次準備好這些程序之後,帶着投資者去VIP室,客戶只需要輸入密碼即可,至於錢到底流向了哪,除了稍有心機的客戶發現錢轉到了梁鍵偉的賬戶外,其他大多數投資者並不知情。
  由於雙方簽訂協議上明確指出,在協議期限內,甲方不得干預乙方對委託資産的具體運作,並對投資運作結果予以認可。因此,沒有投資者關注自己賬戶裏資金的變化。協議一年期滿後,梁鍵偉會及時通過銀行轉賬交付本金和收益。
  曹姓受害人告訴記者,在一次通報會上,公安局相關人士説,梁鍵偉名下資産僅200萬元,其中20萬元現金,剩下是房和車等價值180萬元。
  昨日,記者致電梁鍵偉家屬,而其家屬直言不接受媒體採訪。那麼受害人幾千萬元的資産究竟在何處?該營業部是否還有其他人牽扯其中?相信只有等公安機關等部門調查後方能得知。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銀河證券稱非法理財案係個人行為 2011-06-15
銀河證券曝非法理財案 涉案金額或超千萬 2011-06-14
銀河證券:2700-2800點將成底部 2011-05-11
銀河證券:政策將護航“傳統復興” 2011-04-15
銀河證券:藍籌估值修復 銀行擔當主力軍 2011-03-31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