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藥股份寧被罰款也不治污 曝出環保軟肋
2011-06-14   作者:陳雅琼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哈藥總廠對周邊環境的嚴重污染是我國制藥産業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藥企污染屢禁不止,部分地方甚至愈演愈烈。釀成這一苦果的根源是醫藥企業難以跳出低端原料藥生産的束縛,一直在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圈子裏逡巡不前。而環保部門多數以收取一定數量的排污費作為主要監管手段,排污費與治污費之間的巨大落差,使得企業鋌而走險,寧願交幾百萬的排污費得過且過。
  《證券日報》記者昨日致電多家原料藥上市公司詢問污染治理情況,但上市公司全部噤若寒蟬,部分公司以這是專業問題為由拒絕透露具體情況。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指出,藥企污染事件層出不窮的原因,從外部來説,首先是國內醫藥行業缺乏環保意識,走“先發展後治污的環保模式”;其次,企業一般會以投入産出比作為衡量標準,“治污完全是沉沒成本,投出去收不回來”。而且大家觀望情緒比較嚴重,“既然大的企業都沒有改正,我們為什麼要投入這麼多錢?一旦我們真的投入了這麼多錢去做,下一步規定放鬆了,我們的錢不就白投了嗎?”
  儘管我國專門制定了針對醫藥行業的排污法規和相應的排污標準,但執法不嚴普遍存在,“政策的監管非常不嚴格,很多大企業跟當地政府關係很好,可能有一定的利益關係。”郭凡禮&&。
  
  盲目上馬原料藥項目
  
  哈藥股份這次“闖禍”是其骨幹企業哈藥總廠,主要生産原料藥。相關分析師對記者&&,原料藥可以説是很低端、最污染的部分,由於原料藥的主要生産方式包括化學合成,因此毫無疑問地成為污染“重災區”。
  而哈藥股份6月8日的公告也顯示,公司停産、限産品種均為無菌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自3月中旬以來,哈藥總廠101 車間 TDA 全部停産,107 車間頭孢氨芐、頭孢拉定停産;104 車間頭孢噻肟鈉和 121 車間頭孢曲松月均減産 12 噸;102 車間 7—ACA 月減産60%。
  比起化學合成法,發酵法的污染來得更為兇猛,分析師告訴記者“發酵類的氣體污染、水污染等都有,層次更多一點”。據報道,哈藥總廠副廠長馬傑坦陳,哈藥總廠屬微生物發酵企業決定了其高耗能、高污染的性質,生産過程中産生的污水和廢氣就是“藥廠怪味”産生的主要原因。據當地民眾反映,在哈爾濱市學府路經常聞到令人不舒適的刺激氣體,而哈藥總廠青霉素發酵車間正坐落於此。
  總體説來,哈藥股份涉及污染的産品都是較為低端的原料藥。以頭孢類産品為例,原料藥7—ACA是合成頭孢菌素的關鍵性中間體,我國生産的7—ACA大部分出口到國外,而從7—ACA加工成頭孢製劑雖然也需要排污,污染就小得多了。
  目前,頭孢製劑已經成為抗感染藥物的絕對主流品種,用藥金額佔整個大類超過50%;頭孢製劑市場這幾年增速超過30%,需求量非常大,部分小頭孢産品增長更是驚人。按照2010年國內消耗和出口量來計算,7-ACA目前需求量在6000~6500噸左右。
  巨大的需求刺激下,國內藥企熱火朝天地投入7-ACA的生産大軍中。業內人士認為,這必將造成7-ACA産能過剩,難以被下游頭孢製劑企業完全消化。同時,生産7-ACA的總量增加也將造成其産生的污染隨之增加。
  
  大藥企治污成本需數十億
  
  眾所周知,制藥工業是一個用水量大又高污染的行業。例如生産1噸青霉素工業鹽用水量高達500噸左右,生産1噸維生素C需用水200多噸。然而降低耗能的同時,卻直接導致了污染治理難度陡然加大,“節能減排”卻“污染更重”。
  制藥生産過程産生的有機物廢水與制酒及食品釀造類廢水相比,可生化性低,廢水處理難度大。近年來,隨着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節水工作的推進,單位産品的耗水量雖然大幅度減少,但同時也導致廠區綜合廢水的污染物濃度逐漸增高。突出表現為廢水水量減少、COD濃度大幅度提高,污染物負荷也在增加,現有廢水處理站處理能力已不能滿足需要。
  為此,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質監總局聯合製定《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此系列標準共分6大類,分別是發酵類、化學合成類、提取類、中藥類、生物工程類和混裝製劑類,對藥企排放標準提出嚴格的要求。
  但治理污染的費用相當高昂,據一位業內人士測算,如果嚴格按照標準,醫藥企業處理“三廢”的成本可能超過藥品生産本身。正是這個原因,許多發達國家多年前就着手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醫藥産業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
  哈藥股份&&,其累計投入環保的費用已經超過4億元,但據環保部門相關人員介紹,哈藥總廠污染防治的投入還不夠,污染防治設施沒能同步跟上産能擴張,在處理生産和環保的關係上,環保工作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如果按照要求一一落實環保措施,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呢?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説:“上億是必然的。治污的費用真的非常高,國外的企業為何把原料藥生産放到外面做,一方面是因為在他們國內治污壓力比較重。小企業大概要花幾千萬元,哈藥、東北制藥、華北制藥這種大藥廠一旦進行治污的話可能需要幾億甚至幾十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哈藥也就“情理之中”地欣然接受環保部門每年徵收500萬元至700萬元不等的“排污費”。
  
  搬遷治標不治本
  
  據了解,早在兩年前,黑龍江省多位政協委員曾就哈藥總廠的污染問題聯名提案,並提供了對藥廠相鄰區域空氣檢測的結果,其中硫化氫氣體超標1150倍,氨氣超標20倍。
  哈爾濱市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彭旭&&根治怪味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産生怪味兒的車間實施異地搬遷。哈藥總廠2008年就醞釀要將三個污染較重的車間進行局部搬遷。2008年8月,哈爾濱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哈藥總廠的搬遷規劃做出了明確的部署。
  在其異地重建計劃中,一期工程主要是年産7-ACA1200噸、頭孢美唑酸53噸、頭孢咪諾30噸等三個項目,今年計劃投入9500萬元。但搬遷計劃4年來遲遲不能落實,原因十分複雜。企業在現地址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一搬遷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要處理的問題十分龐雜。
  從根本上來説,搬遷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哈藥總廠的地址在剛建廠是也屬於郊區,但城市擴張的速度超過了規劃人員的想象,現在的郊外也難保十年之後仍是郊外。
  與此同時,生産原料藥的利潤也被局限,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從 2011 年 3 月 28 日起降低部分抗生素和循環系統類藥品最高零售價格,共涉及 162 個品種,1285 個劑型規格,調整後的價格比現行規定價格平均降低 21%。與哈藥並列原料藥龍頭企業的華北制藥在2010年年報中&&,公司主導産品青霉素及相關産品價格持續在低位徘徊,維生素C産能過剩,價格持續下滑,前景不容樂觀;藥品零售價格的不斷下調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但同時也影響了醫藥企業創效能力,這將對公司的利潤造成較大影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哈藥總廠廠長進京致歉 願接受一切處罰 2011-06-13
哈藥總廠的道歉為何不被公眾接受 2011-06-13
哈藥燒錢營銷卻無力治污的背後 2011-06-13
哈藥總廠搬遷解決污染計劃4年多未成行 2011-06-12
哈藥污染長期存在 若情節嚴重或被追究刑責 2011-06-10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