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並購是一場“鴻門宴”?
飛利浦收購奔騰電器
2011-06-14   作者:記者 姚玉潔 魏宗凱 高少華/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知情人士6月12日證實,飛利浦公司將以23-25億元人民幣收購奔騰電器公司,雙方在1-2個月內完成相關手續後將正式宣布這一收購細節。這是繼美國百勝餐飲集團宣布收購小肥羊公司後,外資再次出手並購中國民營企業。

  飛利浦收購奔騰電器

  奔騰集團創始人劉建國9日以雙方簽訂保密協議為由婉言謝絕記者採訪。據知情人士透露,飛利浦收購的資産包括奔騰電器的全系列小家電産品及設備、品牌、營銷網絡以及運營團隊。奔騰電器在上海松江的工業園土地産權和廠房並沒有出售給飛利浦,而是通過出租方式與飛利浦合作。收購完成後,奔騰電器將成為飛利浦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飛利浦則將向新公司派駐團隊和管理人員。
  記者12日趕到奔騰集團採訪時了解到,目前公司正常運營,此次出售奔騰電器並非因經營困難或資金緊張。據介紹,奔騰集團旗下有四大業務,一是生産電磁爐、電飯煲、電壓力鍋等廚房小家電的奔騰電器;二是生産剃鬚刀等個人護理用品的奔騰電工;三是生産飲水機等産品的水處理科技;四是去年收購的日本頂級高爾夫用品品牌HOMA。此次出售的是今年1月1日註冊成立的奔騰電器(上海)有限公司。持有奔騰電工19.9%股份的新華都集團12日也明確向記者&&,此次收購不涉及奔騰電工。
  一家小家電製造企業的負責人對飛利浦23-25億元的收購價格&&吃驚,“從奔騰電器的生産規模和銷售利潤來看,這個價格對奔騰電器來説非常合算,劉建國有了20多億元的資金後,對奔騰旗下的其他項目將會有更好的支撐”。
  據媒體披露,2011年1—5月奔騰電器小家電業務的內銷額為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8億元勁增39%多。2010年,奔騰電器小家電(含飲水機)的銷售額為7.9億元,2009年銷售額為5.9億元。

  飛利浦意在消滅對手?

  國內家電專家、帕勒諮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飛利浦近年來在國內正逐步退出一些領域,但是在小家電、照明等領域做得非常強勢。從此次收購奔騰電器來看,今後飛利浦還是會繼續加大在小家電領域的投資。但此次收購不會引發國內小家電市場格局的變化,畢竟奔騰電器的規模相對較小。
  據了解,儘管市場競爭激烈,但是小家電的利潤率仍舊高於彩電、冰箱等家電産品,小家電市場被視為“中國家電業最後一塊利潤奶酪”,同時,小家電通常也不像大家電産品那樣要求較高的科技含量,生産成本通常佔較大比例,而中國又具有成本優勢。外資企業之所以願意並購中國小家電企業,正是因為這些企業在國內有着良好的銷售業績,同時本身又擁有成本優勢。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中國的小家電生産企業還無法與松下、飛利浦等第一陣營的品牌抗衡,奔騰電器甚至和美的、蘇泊爾、九陽等國內品牌相比競爭優勢也不明顯,選擇出售無疑是條很好的出路。但作為企業家來説,將自己一手創建的企業輕易出售未免有些短視。而對飛利浦而言,不僅可以消滅一個競爭對手,同時可以壯大自己的實力,從此次收購來看,消滅競爭對手的價值更大。他&&,目前大部分中國企業都沒有保護品牌的意識,一旦被並購後自主品牌基本上都會流失,可以預見,飛利浦收購奔騰後,將不會使用“奔騰”這一品牌。

  民營企業存在短視行為

  近年來,被外資收購的中國企業屢見不鮮,中華牙膏、樂百氏、蘇泊爾、小護士、大寶、南孚電池、統一潤滑油、哈爾濱啤酒等被外資並購後,一部分品牌淡化消失,一部分淪為非主流的小眾品牌。專家認為,不能以保護民族品牌為由把外資並購全盤否定,但民營企業家把企業“當兒子養,當豬賣”也要權衡利弊。
  外資並購看似一場“資本盛宴”,極有可能是一場“鴻門宴”。一位家電連鎖企業的創始人告訴記者,品牌是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如果經過千辛萬苦的成長才成就的一個個中國品牌都被外資合併,那麼以後中國品牌的發展會更加艱辛和難以持續。中國家電連鎖企業就是以一種不妥協的精神,才讓外資家電零售企業在華舉步維艱。那種把企業“當兒子養,當豬賣”,以及公司上市後急於套現的心態,證明一些民營企業家確實有急功近利和短視行為。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則稱,外資來華並購,總體應持鼓勵態度,鼓勵跨國公司以這種方式來華發展。一般競爭性行業,應該對外資開放。外資並購要符合三個條件:第一是符合我國産業政策,不在禁止類目錄內;二是對我國經濟安全不構成危害,對裝備製造、軍工、農業等行業並購應持謹慎態度;三是市場集中度不構成壟斷。商務部反壟斷局曾做過一個調研,總體來看外資並購形成壟斷局面的比較少。民營企業家選擇“把豬養肥賣掉”,也有一定的現實考慮,或在資金上、或是在管理上遇到發展瓶頸。名牌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天是名牌,明天可能什麼都不是,説倒就倒,市場競爭很殘酷。
  也有專家認為,民族品牌雖然稀缺,但往往是在當代所創造,而且可以再創造,不能像保護文物那樣來保護民族品牌。選擇被並購,反映了一些中國企業在經歷了初期快速增長的發展階段以後,面臨日趨激烈和白熱化的市場競爭,遭遇發展瓶頸的無奈和焦慮。因此,“賣”與“不賣”不要一概而論,應加以全面評估,三思而後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飛利浦捐萬隻節能燈支持北京綠照行動 2010-09-30
飛利浦全球最大熒光燈生産基地落戶中國 2010-04-13
飛利浦通用等醫療器械巨頭基層爭奪戰升級 2010-03-10
LG、飛利浦發布第四季度財報 2010-02-02
中國電信集團推出飛利浦3G商務手機 2010-01-19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