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醫院"附身同仁堂蒙"老外"
——北京同仁堂“假冒偽劣”問題的調查
2011-06-09   作者:張淼淼 毛偉豪(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許多外國游客到北京旅游時喜歡“看中醫”,如參觀問診老字號“北京同仁堂”。然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追蹤採訪發現,位於北京昌平的一家同仁堂旅游藥店,採用欺騙手段將來源不明的中藥標高價賣給外國游客,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而且損害了首都的形象。

  “影子醫院”移花接木

  今年5月14日,美國人韋德在所住的王府井大酒店禮賓部報名,選擇了北京中旅現代旅行社到明長陵、八達嶺長城的“一日游”。“交了350元報名費,只拿到一張手寫收據。”韋德説。
  韋德告訴記者,行程安排本來為上午去明長陵,下午游覽長城。“結果,中午導游説要介紹中國玉器和醫藥文化,就把我們帶到了昌平區一家玉器城和一家名為‘北京同仁堂南城天匯旅游藥店’的‘景點’。”
  “藥店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北京同仁堂的歷史,又介紹了一位穿白大褂的‘教授’,之後導游領着我們曲曲折折地穿過幾條走廊,到了另外一間屋子裏。”韋德向記者提供了一段他錄製的視頻。視頻顯示,一間診室裏面有數十張候診椅和多名身着白大褂的人員。
  “我們逐一接受了診脈。”韋德説,藥店翻譯告訴他,“教授”説他腎虛,胃寒。“我發現‘教授’診斷出其他游客的病都和我差不多,都是‘腎’的問題。”
  韋德告訴記者,他花780元買了一盒“補腎復春丸”,藥店只提供了一張處方箋,拒絕提供收據。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來北京一日游的外國游客也有類似經歷。瑞典游客艾利克斯克利夫蘭説:“今年3月,我第一次來中國,就在這個藥店被騙了,他們冒用著名的中藥品牌欺騙游客,很可惡。”
  業內人士透露,“北京同仁堂南城天匯旅游藥店”是赴京外國人一日游的常規路線,前來參觀者大多是不懂中文的外國游客。5月24日,記者在這家藥店看到,十多位歐美面孔的游客被帶入店內,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正在用英文講解中醫藥知識,當她發現了中國人的面孔時,示意記者離開。
  隨後,記者又隨一個韓國旅行團隊進入大廳,四週的幾個診室都有身着白大褂的“老中醫”在給游客把脈看病,每名中醫身邊,都站着一位翻譯,很多游客“看完病”後按照處方購藥,藥店賣藥後大多不開發票,只開收據,收據的落款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昌平中醫門診部”。記者還發現,一些游客購買的藥品包裝盒上印有“北京漢慈中醫院”位於“北京同仁堂南城天匯旅游藥店內”等字樣。
  無論是“門診部”還是“中醫院”,在“北京同仁堂南城天匯旅游藥店”裏都沒有正規的標識和介紹,就像隱藏在同仁堂店內的“影子醫院”。

  “高價藥”涉嫌欺詐

  這些“影子醫院”和北京同仁堂是何關係,他們究竟從事何種勾當?
  記者為此走訪了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一位負責人起初否認上述藥店是其旗下企業,兩天后又&&記者&&,“北京同仁堂南城天匯旅游藥店”是同仁堂的加盟店,幾年來嚴格執行國家法規,未銷售過高價不明藥品。如果那藥是在藥店裏的漢慈中醫院買的,“就和我們沒關係”。
  然而,一名英國游客出示給記者的發票上,赫然蓋着“北京同仁堂南城天匯旅游藥店”的發票專用章。今年1月27日,他在“北京同仁堂南城天匯旅游藥店”內被診脈後,買了兩盒“壯骨通痹丸”,共花去1720元人民幣。
  如此高價中藥是哪生産的,有哪些成分?記者從幾位外國游客處獲得了他們所購買的4種藥品,分別為茵陳五苓丸、壯骨通痹丸、降糖益腎方、補腎復春丸,並帶着這些藥品走訪了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
  北京市藥監局工作人員查看藥品後告訴記者,“壯骨通痹丸”和“補腎復春丸”屬於醫療製劑,其説明書和標籤中沒有標注“本製劑僅限在本醫療機構內使用”的字樣,不合規定;“補腎復春丸”的批准文號應為京藥制字Z20061011,藥盒上所印“(2001)京藥制加字〔361〕第F-869號”與批准文號不符,屬於違規。
  同時,記者注意到,“降糖益腎方”藥盒上沒有藥準字號,只印有“代客加工”字樣。藥監部門工作人員説,代客加工藥品不能統一上市,而“降糖益腎方”本身就不是藥品名稱。“茵陳五苓丸”的包裝和規格與批號不符。

  游客遭遇投訴難

  北京一家旅游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由於語言不通、旅行社和酒店禮賓部人員聯手欺瞞、旅游主管部門沒有英語投訴平台等原因,外國游客投訴困難。
  西班牙一家日報駐華記者帕布羅告訴記者,在“北京同仁堂南城天匯旅游藥店”受騙後,他曾向北京市旅游局、紅太陽旅行社和所住酒店投訴,但至今為止,只有酒店給他賠了700元,其餘數十封投訴郵件石沉大海。
  帕布羅説,他在中國居住了6年,不會因為一次受騙經歷就否定對中國的整體印象,但那些第一次來中國的游客一定會失望。一名英國游客給北京市旅游主管部門的投訴信中寫道,我非常困惑,為什麼我在五星級酒店還會訂到這樣糟糕的旅游?為什麼旅行社推薦的“政府商店”會嚇唬我(有病)還讓我買假藥?
  神州國旅、北京目的地國際旅游有限公司等多家旅行社呼籲,進一步加大對此類“黑景點”的查處力度;同時,嚴禁所謂“旅游中醫諮詢”業務,杜絕醫療機構從事特別是針對入境國際游客的所謂“中醫諮詢業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認為,近年來“中醫”等特色旅游市場迅速崛起,但相關監管卻有些滯後;旅游部門應與衞生醫藥部門聯手規範市場,統一標準和收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