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區:皖江示範帶的産業高地
2011-06-08   作者:記者 楊玉華 曾亮亮/蕪湖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集瑞重卡生産線
    “皖江示範看蕪湖、蕪湖示範看‘三山’”。作為蕪湖承接産業轉移的集中區,三山經濟開發區儘管只是一個成立了僅僅五年的新區,卻擔起了這樣的重托,並交出了“漂亮答卷”——一年38個項目接連落戶,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8個。——對於這個年輕的新區來説,放在以前絕對是不可想象的。
  2010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規劃》,這是我國首個為促進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和國外産業轉移而專門制定的規劃,使得皖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蕪湖被確定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城市之一。而三山區,則因地理位置優越、發展潛力巨大而被列入蕪湖承接産業轉移集中區,從而迎來了大發展。

  大項目帶動 形成産業高地

  三山區圍繞主導産業進行産業轉移和承接,原先的“招商引資”也變成了“挑商選資”。“現在我們的招商局長手裏有一大批項目無法落戶,對客商的門檻大大提高了。”三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汪琳琍説。
  “三山區的工業化定位很清晰,就是圍繞着先進的裝備製造業做好上下游,形成産業鏈和産業集群,相互配套,形成産業高地,獲得可持續發展。”三山區委書記何向陽告訴記者。
  在這樣明晰的思路下,三山區圍繞主導産業進行産業轉移和承接,原先的“招商引資”也變成了“挑商選資”。“現在我們的招商局長手裏有一大批項目無法落戶,對客商的門檻大大提高了。”汪琳琍説,“我們要把有限的土地用在核心産業的配套項目上,簡單重復型的投資不再接受,一億元以下的項目也不再單獨供地。”
  實現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把好投資強度關是關鍵。在三山經濟開發區,新引進項目投資強度原則上不低於300萬元/畝。該區已經規劃了400畝土地建設標準廠房,引導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優質項目和配套企業入駐,其中150畝已開工建設。
  不斷完善的硬體設施和軟體服務,吸引了一批重大項目接踵而至,戰略投資者搶灘登陸,産業集群效應開始顯現。
  位於該區的集瑞聯合重工去年12月正式上市。記者前往採訪時看到,一條500米長的裝配線上,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忙碌着。流水線盡頭,幾輛即將裝備完畢的巨大聯合卡車如變形金剛般一字排開。企業相關負責人説,按照規劃,集瑞今年將有21款車型、600多種譜係産品推向市場,産品跨越牽引、載貨、工程和專用等諸多領域。
  與集瑞一墻之隔,為其配套發動機的玉柴聯合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開發區在吸引集瑞落戶後帶來的配套大項目。記者在發動機生産車間看到,機器人組成的裝配線讓人嘆為觀止,感受到先進裝備製造業的無限發展潛力。據介紹,玉柴生産的專為集瑞配套的6K系列發動機集成當今世界最新技術成果,擁有30多項發明專利。
  集瑞和玉柴是落戶三山經濟開發區重大項目的典型代表。僅2010年一年,開發區新落戶項目38個,總投資449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8個、10億元以上項目8個,包括格力電器出口基地項目、投資20億元的恒安高檔用紙及配套項目等。這些重大項目相繼落戶,上下游企業關聯度高,使開發區電力能源、汽車製造、船舶製造、電子電器等優勢産業集群體系雛形初現。

  “軟”“硬”兼施 助力區域起飛

  如今,三山經濟開發區寬大便捷的道路、整齊氣派的藍領公寓、鱗次櫛比的標準化廠房,無不讓人感受到集中示範園區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三山經濟開發區的前身為綠色食品經濟開發區與臨江工業區。最初産業結構單一,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基礎設施不盡如人意。2009年5月,兩個工業區整體合併,兩個月後,省政府批准更名為“安徽蕪湖三山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2010年,皖江示範區建設啟動,三山區被列入蕪湖承接産業轉移集中區,迎來了大發展。
  23公里的長江岸線,是三山最寶貴的先天資源,而皖江示範區的招牌效益和政策效應,則是三山獨特的後天優勢。
  “這些先天資源和後天優勢並不會直接作用於三山的加速發展,它們只是助跑器,關鍵還要看我們的服務。”汪琳琍直言道。她清楚地記得,開發區剛建時,由於基礎設施沒到位,招來的客商説什麼也不願意留下來。
  修道路、通水電、建廠房,在42平方公里的三山經濟開發區版圖上,以峨溪路為軸,基礎設施建設大刀闊斧地推進。路網建設吸取了原來綠色食品經濟開發區的低端教訓,高標準規劃設計。僅2010年,三山開發區投入園區道路、水、電、氣配套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就達5億元。目前,園區在建的15條主幹道有14條全部完工,日産45萬噸(一期15萬噸)的自來水廠也已開工建設,天然氣加氣站正在施工,22萬伏三山變電站也提上建設日程。如今,三山經濟開發區寬大便捷的道路、整齊氣派的藍領公寓、鱗次櫛比的標準化廠房,無不讓人感受到集中示範園區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做好硬體文章的同時,三山開發區還尤其注重軟體服務。開發區招商項目從洽談到落戶,管委會全程服務。“這些企業投資水平高,服務難度大,我們力求把項目落戶流程細化到每一個環節,”汪琳琍説,“我們常説,不要跟企業講條件,沒有條件我們創造條件也要滿足企業的需求。”前幾年,吉瑞重卡來到三山之初,大量高端人才也跟着進來。一時住宿辦公成了難題。為此,開發區管委會果斷決策,讓出辦公大樓給企業,自己則搬到一棟多個單位共用的辦公樓中。格力電器落戶三山之初,開發區管委會也組織專門班子,為企業提供全程跟蹤服務,細緻入微,令企業非常感動。

  “四大定位”“五大組團” 打造蕪湖“副城”

  “我們要打造蕪湖市‘副城’的概念,建立一個以特色工業為支撐的新城區,城市功能區建設更具獨立性,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生態化’。”何向陽告訴記者。
  隨着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相應的三産配套服務也早早開始了布局,城市化也在不斷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必須是並行發展,宜居才能宜業,缺少了哪一方面,城市發展都會失衡。”何向陽説。為此,三山區在寸土寸金的區域範圍內,專門拿出9平方公里進行商業配套,與企業建設規劃鑲嵌在一起,為他們提供公交、商業、休閒,打造宜於高端人群落戶的居住環境。
  “十二五”期間,三山區還確定了“四大定位”、“五大組團”的發展格局。
  這四大定位分別為皖江城市帶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長江中下游現代綜合物流中心、區域性生態休閒和綠色度假基地、蕪湖市“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生態化綠色新城區。五大組團包括:中心組團、龍窩湖旅游度假組團、峨橋組團、濱江産業組團、浮山休閒度假組團。
  “我們要打造蕪湖市‘副城’的概念,建立一個以特色工業為支撐的新城區,城市功能區建設更具獨立性,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生態化’。”何向陽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三山區還瞄準“全省第一經濟強區”的目標穩步邁進。確定了“十二五”六大發展目標。經濟總量迅速擴大,經濟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到2015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00億元,工業企業銷售收入1500億元,財政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300億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安徽&&21條措施支持皖江地區自主創新 2010-07-29
國務院法制辦&&意見支持皖江開發 2010-07-22
沿海企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 布局皖江城市帶 2010-07-07
安徽&&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皖江示範區” 2010-06-25
皖江産業轉移示範區進展順利 2010-06-09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