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網民熱議保障房建設:警惕一邊缺錢一邊挪用
2011-06-07   作者:記者 陳偉/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必須在10月底前全部開工,但從部分城市今年以來保障房開工情況來看,成績並不樂觀,一些城市開工率不到三成。記者調查發現,資金難題依然是制約保障房建設的一大障礙。
  網民認為,在保障房建設面臨巨大資金缺口的嚴峻形勢下,有的地方卻一邊喊缺錢,一邊挪用專項資金。如果不能採取有效的制度監管,保障房建設的資金“缺口”,將很難填上。

  地方政府資金壓力大

  光明網網民認為,長期以來,各地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熱情不夠、動力不足,一直是個老問題。從去年保障房的資金投入看,中央的投入倒是足額撥付,但是地方上的配套資金卻嚴重不足。同時,從比例看,地方上認為中央所承擔的比例還不夠,因此不願意投入過多。按照今年1000萬套的目標任務,總投資額估計在1.4萬億元左右,這差不多佔到地方賣地收入的大部分,能否讓地方掏出這麼大筆錢投入到保障房建設中,是個很大的問題。
  北青網網民“蔡方華”認為,起點發力不夠和終端流失這兩大問題的存在,讓保障房政治任務面臨着考驗。能否按時保質完成建設,能否以公平合理和透明的方式實現居者有其屋,成為本年度一個極具挑戰性、同時也驗證着各級政府執政能力的公共課題。
  上述網友建議,對於未能如期完成保障房分解指標的地方,或者保障房分配出現混亂局面的城市,應該嚴肅追究領導幹部的責任。
  也有網友提出,不排除一些地方以資金壓力大為藉口,依舊消極對待保障性住房建設。對於一些經濟欠發達的縣市來説,資金上的壓力很大也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到底缺口多大,不能由當地政府自己説了算。沒有嚴格的調查計算,上級政府和公眾都不知道其到底缺多少錢。、

  一邊喊缺錢,一邊挪用專項資金

  署名“葉檀”的博客指出,2011年中國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可能有上萬億的資金缺口,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有限的資金更要保證使用效率。有的地方卻在一邊喊缺錢,一邊挪用專項資金。商洛套取保障房資金事件再次提醒,地方政府的“監守自盜”是保障房建設的最大隱患,如果不能採取有效的制度監管,保障房建設的資金“缺口”,將很難填上,甚至會越來越大。
  有網民建議,必須追問的是,以往的違法、違規行為受到了怎樣的懲處?要讓後來者有所畏懼,有關方面對於地方政府與開發商聯手套取保障房資金的行為,必須依照有關規定給予嚴厲懲處,同時徹查當地政府與開發商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以邊建設、邊整改的方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否則,就是對套利者最大的鼓勵。

  不能給了資金忘了監管

  有網民認為,只有資金支持而無監管到位的保障房建設,極有可能成為地方政府向國家伸手要錢要政策的“斂財”良機,乃至貪污腐敗的觸發點,等於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鳳凰網網民“吳龍貴”分析原因,一方面固然與今年保障房建設突然提速,相關的政策準備和制度建設尚未來得及跟進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排除這可能是因為各級政府之間為了政績所達成的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今年的保障房建設任務重,時間緊,完成起來有相當的難度。但同時這又是不能不完成的政治任務,直接關係到官員的政績考核。兩害相較取其輕,降低監督門檻,甚至有意無意地無視違規操作,或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最後的結果是,民眾得到的並非實實在在的保障房,而只是一堆華麗的數據和一張虛構的民生藍圖。
  上述網民稱,保障房建設並不是各級政府需要層層應付的政績工程,而是為了讓民眾享受到國家福利的民生工程,其建設的成敗也絕不僅僅取決於給政策給資金這麼簡單,還必須要有完善的制度體系和嚴密的監管措施。問題是,各級政府都準備好了嗎?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如果保障房的設計師要進提高班 2011-05-26
保障房緣何屢陷“質量門” 2011-05-26
保障房,請立法 2011-05-25
保障房突擊建設 “問題房”在所難免 2011-05-25
參與保障房建設的央企應少打小算盤 2011-05-24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