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着市場對天氣的炒作,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農産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近日,部分農産品價格有所回落,但天氣災害的“警報”並未完全解除,而宏觀環境變化、大宗商品市場走向、食品安全問題都將從不同側面擾動農産品市場。 據了解,今年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遭遇嚴重乾旱。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其主要産區今年春天旱情嚴峻,芝加哥交易所小麥期貨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50%。 國內期貨市場,強麥、早秈稻、玉米期貨價格過去一個月分別上漲了2%、6.5%、2%。尤其是早秈稻期貨,受長江流域持續乾旱的影響,大量資金進入做多,一個月內持倉量增幅達到76%。 當前的好消息是,2011年俄羅斯小麥産量有望達到5270萬噸,比上年增長27%。俄羅斯因此宣布於7月1日取消去年發布的糧食出口禁令。國內方面,中國農業部稱,截至5月31日17時,全國收穫小麥7930萬畝,冬小麥産量有望實現連續8年增産,夏收油菜籽將實現恢復性增産。 “除了天氣之外,宏觀環境及其産業鏈變化也是影響農産品市場的主要因素。”長江期貨研究諮詢部經理黃駿飛&&,全球資金鏈經過極度寬鬆後出現略微收緊的趨勢,反映到下游産業,會對消費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從而對農産品價格繼續上漲構成壓力。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陳永福稱,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在這種全球環境下,即使出現天氣災害,農産品價格也難以急劇上漲,不會達到2008年的最高水平,但溫和上漲是不可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