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凈水器也存在砷超標、菌落總數超標等問題。衞生部網站5月30日公布的一份公告顯示,包括松下、三菱、3M在內的11款進口凈水産品質量均不合格。
這份名為《關於不合格涉水衞生安全産品公告》的通報稱,衞生部組織地方衞生行政部門對部分進口小型凈水器進行了衞生安全抽樣檢查,在抽檢中發現11個産品檢測不合格。不合格內容主要包括砷超標、菌落總數超標和有機物去除率不合格等,其中有7個産品存在砷超標。
資料顯示,如果飲用水、空氣、食物中的含砷量超標,就有可能引發砷中毒。慢性砷食入與皮膚癌有密切相關,而且可能也會導致肺癌、肝癌、膀胱癌、腎臟癌、大腸癌等疾病。針對抽檢發現的問題,衞生部已責成地方衞生行政部門依法對不合格産品和相關責任單位進行處理。
有三款産品被列為不合格的3M中國有限公司在其網站上發布聲明稱,此次被抽檢的凈水器為2010年5月至10月在浙江,遼寧和江蘇市場上銷售的産品。據稱,該批次産品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部分産品由於存放不當導致包裝受潮,造成部分産品濾芯和濾頭性能下降。3M方面稱,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同類其他批次産品沒有上述質量問題。
活性炭濾芯質量問題一直是制約家用凈水器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胡俊明等專家曾撰文指出,依據該所2006年至2009年對不同類型家用凈水器的衞生學檢測資料顯示,各類型活性炭濾芯的不合格率較高。其中顆粒活性炭濾芯不合格率為10.7%;燒結活性炭濾芯不合格率為25%;活性炭纖維濾芯不合格率為15.4%。不合格原因包括溶解性總固體、氟化物、濁度、鋁、砷指標浸泡實驗不合格。
上述專家指出,活性炭濾芯是各類家用凈水器的最常用凈水部件,生産原料與工藝往往決定其質量,因此,活性炭的衞生安全性就成為制約凈水器整機衞生安全性的關鍵因素。
來自中國凈水行業協會的資料顯示,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凈水器家庭擁有率超過70%,與之相比,中國凈水器普及率僅為2%左右,不過每年增速卻高達30%—50%,在北京等大城市更是超過了100%。
該協會秘書長顧久傳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目前國內持有衞生部相關批件的凈水器企業有1000多家,但作坊式的無證企業卻有2000多家。後者為了爭得市場份額,隨意壓低市場價格,導致一些質量不過關的産品流入市場。
此外,相關主管部門對這些小企業一般採取“民不舉官不究”的態度。顧久傳稱,雖然每年相關部門對凈水器行業也會定期抽查,但抽查範圍很窄,如2008年的抽查僅在3個省市開展,每個省也僅僅抽取了市場上5個相對規範的品牌産品,監管作用非常有限。
此次衞生部抽檢通報的均為進口品牌産品。3M公司在聲明中稱,已經停止銷售相關問題産品,自5月31日起接受用戶詢問並處理産品更換事宜,對已安裝的産品,可免費更換濾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