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刊登《歐洲經濟體分道揚鑣》一文稱,“雙速歐洲”,在歷史上是個政治幽靈,但當下已變成經濟現實。這種情況發生在歐元區,歐洲一體化的中心地帶。作為單一貨幣區的邊緣國家,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先後陷入主權債務危機。但在其北部核心德國的帶動下,各經濟體正在復蘇,公共財政狀況也相當穩健。現在,許多人擔心,如此之大的經濟鴻溝可能變成難以彌合的政治分歧。
歐盟的財長們盡了最大努力去維繫“一切照舊”的局面,以此應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突然被捕對原定重要會議的衝擊。同時,他們還指定意大利央行行長德拉吉接任即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退休的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當然,一切照舊還意味着拯救落水國家的計劃繼續進行,葡萄牙將從歐盟獲得520億歐元,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那裏貸款260億歐元。市場對一年前已拿到救濟金的希臘越來越擔心,該國將被迫債務重組的傳言滿天飛。歐元區國家的財長們清楚,一個“軟性”重組計劃越來越接近實操階段。
最近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再次表明南歐經濟仍在困境之中。葡萄牙經濟陷入衰退。儘管希臘宣布經濟仍為正增長,但同比下滑了4.8%。經濟規模更大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是徒勞無功。南歐範圍內,失業率維持在令人絕望的高位。去年下挫1.6%的愛爾蘭尚未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但也在分享着南歐的苦澀。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歐元區的核心國家正在沐浴着經濟復蘇的陽光。德國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長了1.5%(按年率計算為6.1%)。法國經濟去年蹉跎,但今年頭三個月增長了1%。由於德法兩國在歐元區整體GDP的比重中幾乎佔到一半,使得這個單一貨幣區在今年一季度的經濟賽跑中超過美國、英國。
得益於健康的經濟增長,歐元一度表現得相當強勁,與美元的比價佔到了1歐元兌1.40美元之上。在接近1.5美元關口之際,5月初捲土重來的希臘危機對歐元形成打壓,但目前的比價仍比今年年初要高。當然,歐元走強還要歸功於歐洲央行今年4月實施的貨幣緊縮政策,其基準利率從1%升至1.25%,市場預計今夏將再次加息。
但歐元區“雙速復蘇”持續的時間越長,就可能引發更為深刻的政治後果。北部國家對於無窮無盡的援助計劃已經感到厭倦。德國近期所做民意調查顯示,只有20%的受訪者認為救援希臘是正確的,而47%的人説“不”。但更多的怒火來自南歐和愛爾蘭。這些國家致力於緊縮財政開支,但這些做法就是它們獲得援助的不菲代價。如果意識到降低生活水準的承諾和努力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那麼它們繼續“服藥”的意願還能維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