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經濟、財政和工業部長克裏斯蒂娜 拉加德於當地30日啟程出訪新興經濟體,尋求對她參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一職的支持。
29日,拉加德&&,她將訪問所有新興經濟體,第一站是巴西,第二站是中國和印度,之後是一些非洲國家。她還有意訪問中東國家。此行是為謀求歐洲以外更多國家的支持,以便更好地證明自己的候選人資格。
歐盟委員會以及包括英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典、盧森堡等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已公開&&支持拉加德,但這位法國女財長&&,以歐洲人身份參選並不是優勢,反而有可能是缺陷。她深知,在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新興經濟體所佔比重越來越大的局勢面前,他們的支持將成為她是否當選的關鍵。
在過去33年裏,IMF受法國人領導26年,歷任11位總裁中,有4位來自法國。
IMF負責國際資本流向的監督和協調,與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一樣,是二戰後國際經濟治理的核心機構。特別是最近一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IMF在世界經濟協調中的地位空前提高,成為落實二十國集團共識的樞紐。而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看來,IMF在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公正方面有着重要意義。本月24日,IMF執行董事會內“金磚國家”代表發表聲明指出,遴選新任IMF總裁應當擯棄該人選必須來自歐洲國家的成見,在IMF管理層體現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對於提高該組織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
宣布參選後,拉加德極力淡化歐洲色彩,而強調她不是代表歐洲參選,她只是表明自己願意利用自己作為“律師、政府官員和女性”的經驗,為IMF服務。
在媒體面前,拉加德首先“投新興經濟體所好”。她&&,新興經濟體對IMF現狀既“關切”又“不滿”。他們希望自己的利益和經濟地位在國際金融機構領導層的代表權方面得以承認和擁有話語權。對於IMF總裁的候選人,他們希望具有普遍代表性。
對於新興經濟體的關切,拉加德&&,她無法作出任何保證。但她可以在IMF改革方面有所作為。IMF現在確實存在實施改革的需求,在二十國集團推動下,IMF已經開始在職能、結構和管理方面進行改革,以便充分地反映目前世界經濟格局發生的變化,更好地反映IMF新興市場成員的經濟地位。拉加德&&,如果她當選IMF總裁,她將實施並最終完成這一改革。她同時&&,IMF具有很強適應性,將會根據目前經濟格局的現實來調整自身。
拉加德能否説服新興經濟體?有分析指出,勝算還是很大的。
首先,新興經濟體雖然在經濟總量和貿易額等指標上佔有重要份額,但在IMF所管理的金融領域,其金融産品、市場成熟度、市場規模、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上,與發達經濟體仍有很大差距。在世界經濟格局面前,歐美仍握有相當大的主導權。在IMF內部,美國雖無總裁之職,但擁有主導者之實,IMF重大決策要有85%以上的支持率,美國擁有的份額足以保證其一票否決權。在拉加德參選問題上,美國政府態度一直很謹慎,不願沒有公開表態,即是明證。
第二,新興經濟體在合作機制建設上剛剛起步,難在短時間內形成合力。新興經濟體雖然希望打破歐洲把持IMF總裁一職的傳統,但截至目前,除墨西哥央行行長卡斯滕斯公開&&參選,新興經濟體並沒有推出統一候選人。因此,新興經濟體的表態在許多人看來更多是一種表態,對傳統發出挑戰的聲音,仍然還不足以改變現實。
法國30日出版的《回聲報》援引俄羅斯總理普京的話説:“法國財長的候選資格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據《回聲報》報道,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八國峰會閉幕後,認為八國集團在IMF總裁遴選問題上已達成一致。他同時&&,如果IMF第一副總裁由金磚國家人士擔任將使遴選過程更具合法性,更加平衡,能夠更好地體現世界經濟的格局。
此外,法國外長朱佩在接受法國電視台Canal+採訪時説,八國集團一致支持法國財長參選IMF總裁。《回聲報》援引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歐盟人士説,拉加德參選資格已成定局,她需要的是爭取金磚國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