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5月30日公布的2010年末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2010年末,我國對外金融資産達41260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19%;對外金融負債23354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20%;對外金融凈資産17907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19%。 值得注意是,在對外金融資産中,對外直接投資3108億美元,證券投資2571億美元,其他投資6439億美元,儲備資産29142億美元,分別佔對外金融資産的7%、6%、16%和71%;在對外金融負債中,外國來華直接投資14764億美元,證券投資2216億美元,其他投資6373億美元,分別佔對外金融負債的63%、10%和27%。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説,在資産中,儲備資産佔了71%,在負債中,外國直接投資佔了63%,恰成對照。據他估算,儲備資産的收益大約在3%至5%,而外國直接投資在我國的收益即使保守估計也在20%。如此算來,2.9萬億美元的儲備資産年收益約870億美元,1.47萬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年收益為2940億美元,差距很大。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也&&,這樣的資産和負債結構存在着不匹配的問題。“從結構上看,對外負債都是對外投資、其他投資(包括銀行貸款)等硬負債,而對外資産大部分是外匯儲備這種流動性資産,好比一個公司的資産負債表,它的負債是一些長期負債,而資産則是現金資産,這樣的資産負債表是不合理的。”丁志傑説,一邊是收益偏低的儲備資産,一邊是高成本的直接投資負債,效益低下在所難免。 不過,外匯局此前曾&&,我國的對外資産以外匯儲備為主,流動性和可控性較強;負債以來華直接投資為主,穩定性較強。這種結構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對我國的金融穩定具有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