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集調查我知識産權侵權
專家分析認為,美國將知識産權作為貿易不平衡的新“藉口”,矛頭直指中國新興産業
2011-05-30   作者:記者 孫韶華/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記者最新獲悉,知識産權問題已不再僅僅停留在中美兩國談判桌上,美國相關部門近期對中國知識産權侵權現狀展開密集調查,不僅將知識産權作為貿易不平衡的新“藉口”,更將矛頭直接對準中國新興産業。
  來自中國商務部相關網站27日的消息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日前發布關於中國知識産權侵權和促進本土創新政策的報告(2011年5月)(以下簡稱“知識産權報告”)。報告涵蓋USITC對中國知識産權侵權現狀的詳盡調查結果,以及中國知識産權侵權和促進本土創新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而就在半年前,USITC發布了關於中國知識産權侵權的首份報告。
  知識産權報告稱,USITC調查了美國在華經營的5051家知識密集型企業,受調查企業佔美國經濟總量的16.3%。報告説,2009年,美國企業因中國知識産權侵權而遭受的損失達482億美元。此外,數據分析和模擬分析結果顯示,如果中國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將使得美國對華出口及其相關銷售增加1070億美元,並為這些美國公司帶來約92.3萬個新就業崗位。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Alexander Hammer和高級貿易分析師Katherine Linton牽頭立項,首份報告於2010年11月發布,長達196頁。此次發布的是第二份報告,長達308頁,其詳盡程度和力度可見一斑。”商務部相關人士分析説。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知識産權開始成為美國在貿易平衡問題上的新“藉口”。這份知識産權報告的根本目的還是服務於美國出口倍增計劃,用知識産權來“敲打”中國,意在實現其出口和就業增長目標。但事實上,知識産權未見得像報告中所説的那樣可以顯著提升美國的出口和就業,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根本是經濟發展模式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知識産權報告中,中國的本土創新政策被列為重點調查內容。報告重點分析了在風能、電信設備(移動電話)、軟體、汽車、民用飛機及其組件等中國新興産業中的案例。接受調查的許多美國企業&&,2009年他們因中國創新政策遭受了實質損失。“中國過去30年的快速發展為美國企業提供了機遇和挑戰。中國的知識産權侵權和促進本土創新政策使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競爭地位有所下降。”知識産權報告稱。
  白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近年來中國在高新技術、新能源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引起美國産業界關注,也使美國企業面臨競爭力下降的威脅。美國企業將這種威脅歸咎於中國的貿易投資環境,這是不客觀不公平的。
  事實上,知識産權問題一直是中美貿易關係中涉及的重點問題。近年來,中美之間關於知識産權的糾紛逐步升級。
  從美國採取的措施來看,目前美國對涉華知識産權問題主要採取的措施有337調查和海關扣留。此外,美國開始對中國知識産權侵權和促進本土創新政策進行系統分析,其調查均是針對處於“一線”的美國企業。正如知識産權報告中所説的,“(此前)儘管中國知識産權侵權和促進本土創新政策已經成為近期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主要議題,但尚未出現針對其對美國經濟和各産業部門的影響的系統分析”。
  從美國發起相關調查的情況來看,自2006年以來,中國企業遭遇美國337調查的案例大幅增加。2006年至2010年,共有56起中國企業遭遇美國337調查的案例,這5年間的案例數超過前20年的總和。2010年,美國共發起56起337調查,其中涉及中國的案例共18起,佔比近三成,位居首位。
  知識産權成為美國商業競爭的重要“武器”。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從歷史上看,日本、韓國以及我國的台灣地區都曾是337調查的主要目標。
  “與勞動密集型産品的貿易摩擦不同,技術密集型産品的糾紛影響更加廣泛,尤其是中國企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因此對來自外部的知識産權領域的壓力更應該警惕。”白明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歐盟提出保護知識産權新戰略 2011-05-25
海關總署:涉及中國企業知識産權的侵權商品佔比大幅提高 2011-05-05
跨國公司加緊在中國食用油領域進行知識産權布局 2011-04-26
海關:謹防知識産權糾紛引發貿易風險 2011-04-22
保護知識産權與跨洋突圍 2011-01-1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