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我東北等地轉移産能勢頭初顯
2011-05-25   作者:記者 閆平 劉毅非/大連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大窯灣港 資料圖片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大連、瀋陽、長春等地調查採訪中發現,儘管地震、核輻射等災害導致短期內日本大量海外資金回流日本、日元升值以及個別在談項目投資放緩,但日本向我國東北等地轉移産能的勢頭已經初步顯現。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我國應抓住機遇,積極迎接日本産業轉移。

  日本多個投資項目即將落戶東北

  遼寧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日韓投資促進處副處長孫毅説,截至目前,遼寧省已累計批准日商投資企業6890余家,實際利用外資121億美元。日本地震、核輻射事故發生後,短期內遼寧省個別在談項目受到一些影響,比如瀋陽三浦裝飾材料、和田門窗項目日方暫停簽約,日立集團推遲了訪問,日本中央三井信託銀行、亞麻庫斯建築構件園項目放緩。但是,也有一批日資企業正在積極向東北轉移。3月21日,日本一大型企業的社長來訪,擬投資40億元在大連與奇瑞合資生産汽車,這一項目不僅沒有因地震而影響投資意向,相反日方卻格外積極主動,這一汽車項目落戶大連保稅區的步伐很可能因此加快。
  大連金州新區招商一局二處處長宋芳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旭硝子日本株式會社已決定投資1億美元,新上一條太陽能電池基板玻璃生産線。旭硝子特種玻璃(大連)有限公司是由旭硝子日本株式會社於1993年1月投資興建的獨資企業,公司擁有浮法玻璃生産線一條、在線鍍膜生産設備一套,主要生産低輻射鍍膜玻璃、太陽能電池基板玻璃。太陽能電池基板玻璃於2009年推出,該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太陽能電池基板玻璃供應商。
  此外,松下蓄電池(瀋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公司正考慮向瀋陽化學工業園搬遷擴産,增加投資,具體情況正在商討中。佳能大連辦公設備有限公司也&&,由於佳能在日本停産的兩家工廠與大連生産的産品基本相同,所以未來不排除這兩家工廠産能轉移大連的可能。不過,要想盡快實現産能擴大,可能需要相關部門盡快協調解決勞動用工、進口設備與原材料等問題。

  中長期日本部分産業可能向我國轉移

  普利司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公共傳播部章雯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説,因一部分特殊合成橡膠和特殊藥品的日本供應商受災,處於無法供給的狀態,所以給中國工廠的生産也造成一定的影響。目前日本國內在實施計劃停電,預測在夏季來臨時會面臨電力不足的問題。所以目前正在加快日本進口品的國産化速度。普利司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目前在瀋陽、天津、無錫、惠州等地設有4家工廠、2家研發機構及一個培訓中心。
  東北財經大學教授金鳳德認為,從能源方面看,日本很多地區在較長時間內將面臨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而作為“耗電大戶”的工業企業,無論是恢復生産還是重建,電力供應都將成為瓶頸。同時,此次核電危機徹底改變了原來“核電是安全綠色能源”的印象,可以想見日本眾多大型跨國公司從能源角度出發,也將加快産業轉移的步伐。
  日新電機(大連)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范鵬輝説,日新電機總部在日本京都,大地震造成的直接損失較小,但其有二三十家供應商在仙&震區,大地震導致供應商的生産停頓、物流中斷,供應鏈被“震”斷。大地震很有可能導致像日新電機這類大企業加速向中國內地日資企業基礎好的地區尤其是大連尋求供應商,甚至是轉移産能。據了解,日本住友電工?日新電機是世界500強企業,産業帶動力很強。目前,日新電機在中國國內有13家子公司。
  專家認為,從供應鏈角度看,此次日本地震對日本跨國公司的生産經營模式必將帶來深刻影響。尤其是其“日本生産核心元件——中國生産附加值不高的配件或組裝加工成品——全球市場銷售”模式,在此次地震中受到重創,很多世界知名跨國公司因全球供應鏈發生斷裂,一些很小的零部件供應不上就造成了上下游企業而陷入停産,進而影響了全球的電子、汽車産業。
  據分析,此次震後,一方面一些日本企業將努力改變對供應鏈的過分依賴,加大核心零部件對外轉移的力度,使其海外工廠降低對日本本部的依賴性;另一方面海外工廠也將向上下游延伸,逐步提高生産經營的獨立性。

  應積極引進日本核心技術

  遼寧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日韓投資促進處副處長孫毅分析認為,中長期來看,此次日本地震,必將對日本能源戰略、産業布局和企業經營模式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國應依託地緣優勢和現有的産業優勢,主動出擊搶抓機遇。
  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我國應把握此次日本地震帶來的機遇,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密切關注日本企業動向,依託現有産業基礎,針對日本災區産業結構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壯大我骨幹産業。
  二是利用日本企業核心零部件向外轉移的機會,加快引進日本核心技術,提升和改善我國産業結構。
  三是從現有日資企業入手,分別向上下游産業延伸,一方面針對現有骨幹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上下游對日招商,加快實現産業集聚,另一方面主動了解日資企業因地震造成的零部件替代需求,組織本土企業為之配套,借此提升本土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産能力,躋身跨國公司産業鏈,實現做大做強。
  四是&&相應政策,促進日本企業將區域總部及研發機構落戶我國,引資與引智並舉。
  五是利用日本災後重建需求,充分利用大連、瀋陽等地的地緣與産業優勢,進一步加強與日本的經濟與貿易往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世界第一大“債主”日本連莊20年 2011-05-25
2011年度日本GDP增長預期可能下調至1%以下 2011-05-24
日本央行月報:出口大幅下滑 內需疲軟 2011-05-24
日本央行:今年下半年經濟將溫和復蘇 2011-05-24
《日本商業四百年》 2011-05-2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