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 建立“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鏈
2011-05-24   作者:記者 趙長春/赫爾辛基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芬蘭南部一奶牛場的奶農嚴格按照瓦利奧公司《牛奶質量手冊》規定的牛奶生産守則為奶牛消毒和擠奶。記者 趙長春 攝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直接關係國民的身體健康,因而一直是芬蘭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在政府及食品業界共同努力下,芬蘭通過完善立法等方式,建立了“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鏈,以層層監控保障食品安全和質量,為芬蘭食品在國內外市場上樹立了良好聲譽。
  食品安全從源頭抓起
  芬蘭的食品安全注重從源頭抓起,環環緊扣,防範“從農場到餐桌”食品鏈中的每一環節的質量和安全隱患。他們強調全程監管,包括生産、收穫、加工、包裝、運輸、貯藏和銷售等環節;監管對象包括化肥、農藥、飼料、包裝材料、運輸工具、食品標籤等。避免重要環節的缺失,並以此為基礎實行問題食品的追溯制度。
  農産品的優質和安全保障始於種子。為此,芬蘭農業部要求所有農作物的種子都不得含有相關法規中列舉的有害生物體。對肥料也有嚴格規定,肥料中不得含有任何有害於土壤、環境、人類和動物健康的物質。芬蘭的土壤和水對鎘的負面影響非常敏感,在相關法規中嚴格限制肥料中鎘的含量。值得注意的是,芬蘭對殺蟲劑的使用慎之又慎,近年來嚴格限制並實施監控。
  畜牧産品的品質和安全保障始於種畜禽的選育。芬蘭農林部對種畜禽的品種、選育方法、健康檢查、衞生防疫、繁殖和飼養環境等都有嚴格的法規。飼料是芬蘭畜牧生産中所監控的重點。2008年2月,芬蘭農林部&&新的飼料法,對動物飼料作出新規定:嚴格限制飼料中的添加劑,明確列出禁用成分;指定監管機構,並明確其職責;規範管理措施及處罰規定。
  在食品加工方面,芬蘭食品法規對食品加工過程中的衞生、操作程序、操作人員的衞生、添加劑(色素、香精、甜味劑等)和維生素,及其他營養成分的添加、包裝和容器的衞生及材料的選擇等方面的細節都有具體和詳細的規定。並與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密切合作,加強食品衞生監控,以確保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和高品質的加工食品。
  在食品銷售方面,芬蘭的《健康保護法》為食品銷售中的運輸、儲存和零售等環節制定了具體衞生標準,規定不同食品的儲存溫度,以及食品零售場所的清潔和具體消毒程序。此外,芬蘭的食品零售商每天還必須檢查所銷售食品的保質期情況,按照法律條例規定,及時處理即將過期和已過期的食品。
  企業和商家自覺嚴格遵守法規
  芬蘭食品生産加工、包裝、運輸和銷售等企業的法律意識很強,絕大部分企業和商家都能自覺地嚴格遵守有關法規。2006年起,芬蘭《食品法》的新法規要求所有生産和經營食品的企業制定內部監督計劃,目的是使這些企業能夠掌控本企業內部的食品安全隱患。目前,芬蘭90%以上的與食品相關的企業都制定和實施了內部監督計劃,並通過了芬蘭食品安全管理局的檢測。
  在芬蘭,牛奶是人們餐桌上的重要食品,全國每人每年平均飲用牛奶130立升。為了向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高品質的奶製品,芬蘭最大的奶製品集團——瓦利奧公司(Valio)採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控制整個生産過程中的質量,形成從奶牛場到餐桌的完整質量鏈。
  優質奶産品來源於純凈的原奶。為了確保牛奶質量,瓦利奧公司從奶牛飼養抓起。向每個奶牛場主發送《牛奶質量手冊》。在長達160多頁的《牛奶質量手冊》中,明確規定原奶的質量和衞生要求、奶牛的飼料與喂養要求以及奶牛場生産環境的指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保食品安全,宣道德不如嚴律令 2011-05-10
食品安全事件為何多發 2011-05-09
從“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監管 2011-05-05
食品安全:消除監管灰色地帶 2011-05-05
食品安全的關鍵不是監管 2011-05-0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