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裏人應該多一些承受能力,不要農産品價格稍微一上來就嗷嗷叫。”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説。目前對於整個物流狀態的抨擊,根源還是終端價格的上漲。實際上,國內物流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差,有一流的設施,問題是發揮不了作用。
據了解,目前蔬菜流通已經形成了一些區域中心,比如山東壽光,自上世紀80年代自發形成後,目前已經影響全國,進而形成了一個極其怪異的局面:東北的土豆先得運到壽光分揀,然後再發往北京等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謝揚&&,按正常情況,將東北土豆直接運往北京的話,可以省卻中間環節,節省成本,但問題在於,如果一個經紀商直接將土豆運到北京,可能10天都賣不完,但是運到壽光分解批發,可能兩天就賣完了。 “這就是物流的作用,不是簡單的對接。”謝揚&&,很多人寄希望於搞農超對接,省去中間環節、降低成本,但是未必可行。
實際上,為解決物流問題,各地都有過一些措施,包括引進國際先進的物流系統,但是最終結果是,能拿來很好應用的並不多。 “北京順義建了一個很大的物流系統,花了4億元,據説能分解20萬種商品,但目前全國需要分解的商品種類才有5萬種,而這5萬種裏跟農産品有關的不到上千種,還全部來自外地。”謝揚&&。 據介紹,按照設計,順義物流系統建在北京,對於北京本地的農産品來説是一大優勢,但實際上,在整個系統中,北京的蔬菜只有20%,加上北京物流成本遠比外地物流要高,所以物流系統相當一部分功能是沒用的。
“大規模糧食調運別的國家實現不了,我們國家能。”實際上,一些專家認為,國內的糧食物流網絡是世界獨有的,國內的鐵路系統,尤其是東北的鐵路、海運、聯運的網絡,基本上能做到哪兒缺糧食都能調運過去。 而目前對於整個物流狀態的抨擊,根源還是由終端價格上漲引起的。一些專家認為,適度的價格上漲是必要的。“農産品與工業製成品之間的價格倒挂十分嚴重,這個問題最終還是要解決的,所以城鎮居民應該多一些承受能力,不要農産品價格稍微一上來大家就嗷嗷叫,然後政府就打壓價格,最終受傷的還是農民。”龍永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