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新材料産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已形成框架思路並完成初稿,正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規劃》指出,我國新材料産業將着力發展五大方面,未來五年産業整體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形成比較完整的産業體系。 據了解,《規劃》對新材料産業重點行業“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支持政策等作了部署和安排。《規劃》提出,新材料産業“重點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共性基礎材料”,推進航空航天、能源資源、交通運輸、重大裝備等領域急需的碳纖維、半導體材料、高溫合金材料、超導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納米材料等研發及産業化。 《規劃》指出,目前我國新材料産業正處於強勁發展階段,新材料産業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5%,預計年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新材料市場規模每年已經超過4000億美元,而由新材料帶動而産生的新産品和新技術市場則更為廣闊,年營業額突破2萬億美元。據《中國新材料産業發展報告》預測,未來一段時期,中國新材料産業市場的年均擴張速度將保持在20%以上,將引發多資本進入,從而進一步加快擴張速度。2010年,中國新材料産業的市場規模超過800億元,至2015年,這一數值將達到2000億元左右,增長空間巨大。 中國建材研究院新材料研究室主任蔣荃&&,在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中,新材料産品的進口額遠遠大於出口額,並且差距呈擴大趨勢。這説明我國雖然已成為材料大國,但並非材料強國,一些高品質、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産品還主要依賴進口。 工信部有關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2008年的統計數據,中國的石化、鋼鐵、紡織、有色、輕工、建材六大材料産業的工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22.8%左右,從業人員佔城市就業人口的15%左右,由此帶動相關産業超過GDP總量的50%、城鎮就業人口的50%以上,所以材料行業是基礎。他&&,目前我國材料産業依然面臨一些問題,如基礎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資源消耗大,新材料行業研發以跟蹤國外較多,原始創新較少,人才質量與結構問題突出、新興産業人才流動性過大等問題。 針對我國新材料産業的發展現狀,《規劃》在未來産業發展目標方面提到,一方面要發展中國的新材料産業體系,另一方面要形成産業的集群化發展。《規劃》在“産業目標”中指出,要在未來十年中形成一批新材料核心産業。新材料産業要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我國在電子信息材料、先進金屬材料、電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和複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一批高技術新材料核心産業。 在細分産業發展方面,《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化工新材料及助劑、加工機械和模具製造等將形成2600億産值的體系,屆時化工新材料滿足率將達65%。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全國先後設立了7家新材料産業國家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和70余家新材料和相關特色産業基地。新材料産業基地逐步擴散和帶動周邊地區形成更大的區域新材料産業發展聯盟,長三角汽車材料和化工材料産業聯盟、環渤海灣半導體材料産業聯盟、珠三角多元新材料産業聯盟等各具特色。 對於未來新材料産業的集群化發展,《規劃》指出,未來一個時間段,國家級新材料園區、産業基地要達到近100個,並建設技術創新平台、共性檢測平台、産業戰略聯盟三類支撐平台。 在産業發展的支持政策方面,《規劃》指出,未來五年國家和地方財政將支持成立新材料産業創投基金和新材料産業基金;積極發展私募基金、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在現有擔保體系的基礎上,建立新材料産業信用擔保體系,運用風險準備金的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新材料産業的信貸支持;對符合國家規劃的新材料重點項目,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稅收或抵補稅收,優先安排用地計劃,減少土地出讓金;設立人才引進基金,重點引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專利技術的高端人才發展新材料産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