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島主”朱仁民和他的蓮花島
一個國內無居民海島的開發樣本
2011-05-18   作者:記者 張遙/杭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朱仁民在舟山普陀海洋雕塑公園(右一)與民工一起安裝日僧慧鍔銅像。新華社發

    “海島開發的成本早已超越了幾千萬的資金投入,它是我幾十年來人生目標一個重要部分。”暮春的杭州,被外界稱為“中國第一島主”的浙江人朱仁民講述起他的海島生活感嘆良多。
  “蓮花島”是朱仁民給海島起的名字,因為它位於浙江舟山的蓮花洋上,形似一座臥睡的觀音。朱仁民起初就設想好,保護島的獨特形態,再配上一些藝術雕塑,讓蓮花島成為免費供人參觀的藝術品。
  朱仁民發現,國外早已有私人做海島開發的經驗,便産生了買島的念頭。1992年回國之後,朱仁民在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研究院任院長。閒暇之餘,他常常趕到舟山上島勘測。然而他發現,島上原有的海桐被村民們砍了當柴燒了。與此同時,一些名貴的蘭花也遭到亂挖。
  “那些景象讓我陷入了焦慮。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將它買下來保護好,留給我們的子孫永遠觀賞。”
  當時國內沒怎麼聽説買島,具體怎麼操作也沒有定論。經過幾番商議,朱仁民花了近10萬元買下了蓮花島40年的使用權。1996年,朱仁民正式開始了他的“島主”生活。
  “和現在很多人買島的目的不同,我作島主是想來保護海島的。但哪怕是買島做開發建設,也應該首先繃着保護生態的這根弦,否則開發越多,越是海島的不幸。”朱仁民説。
  按照朱仁民的規劃,要保護蓮花島原有的輪廓線,在島上建造藝術廣場、紀念館、藝術館,再為它雕刻一些羅漢、觀音佛像。
  然而朱仁民很快發現,儘管這座小島與普陀山僅隔着不到兩公里的海面,和世界三大漁港之一的沈家門距離不過800米,但它終歸是一座無人居住的海島,開發難度大大超出想象。
  擺在眼前的第一道難題是,基礎設施建設只能從零開始。水、電得從幾公里外的舟山本島上牽設過來,划船上島連航線都沒有。僅僅是讓海島通水通電,朱仁民就坐著船往海島跑了上百趟,有幾次遇到颱風,差點連命都丟了。
  作為一名建築藝術設計師,朱仁民自己操刀做起了蓮花島的建築設計。在距離杭州西湖不遠的一幢小樓裏,朱仁民一邊繪製計算、查閱資料,一邊請教專家,暫停畫畫、籌資和所有的應酬,給島上的每一個凹口、每一塊岩石都做了規劃。
  用他自己的話説,昏天暗地幹了半年,才終於做出了滿意的圖紙雛形。
  就這樣,一場力求原生態的建設工程開始了。
  “施工開始之後才發現,無人島開發和浪漫扯不上任何關係,完全是一片荒蠻。花了幾千萬元我已經算不清了,留給我的是苦澀和辛酸。”朱仁民説。
  “永久免費”,這是朱仁民樹立在蓮花島入口處的石碑説明,也是他對於海島的理解:“每一座島都是大自然億萬年沉澱的精華,它是人類共有的資源,也值得讓每一個人珍視保護。”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朱仁民將蓮花島作為一個永久免費參觀的景點向世人開放。
  “我從沒想過開發海島來賺錢。”朱仁民説,除了每年接待數萬名游客參觀,島上還不時會迎來一些窮困的藝術家,供他們免費吃住一段時間,進行藝術創作。
  然而隨着游客越來越多,海島上出現了被隨手扔掉的果皮垃圾,有些佛像的手指頭也被毀壞了。
  “這只是一些細小的影響,令我擔心的是現在的海島開發熱潮。如果沒有對祖國版圖的熱愛,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生態的尊重,只為了經濟效益去開發海島,大自然一定會對人類予以報復。”
  回想起蓮花島不遠處曾經填海造陸的機器轟鳴,“島主”朱仁民陷入了沉思。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出境游將現"牛市行情"海島度假游將成熱點 2010-06-28
國旅:台灣游表現突出 東南亞海島游受追捧 2010-01-29
千盞綵燈扮靚海島 2008-10-28
浙江海島建設大規模風力發電場 2008-03-28
熱帶海島的“制冰”工程 2008-01-0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