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前我國糧食生産、流通和調控中出現的隱憂,有關專家和基層農業幹部認為,應從加強糧食信息權威發布、抑制市場炒作行為,理順現有調控體系、暢通糧食産銷利益聯結機制,創新農業生産經營方式、形成農業補貼“拳頭”效應等方面採取措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盡快建立權威信息發布平台
安徽省糧食局調控處處長許維彬等人建議,鋻於糧食等大宗農産品具有特殊性,應加快我國農産品特別是主要糧食産品的生産價格信息發布體系。可明確由權威部門、權威的糧食交易市場作為大宗農産品産量、供求、價格等信息的權威發布平台,定期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增加市場透明度。一旦出現異常波動,加大信息發布密度和權威解讀,避免不負責任的媒體或研究機構因為沒有權威信息來源而做出的猜測解讀,誤導市場。
理順調控體制,完善産銷合作機制
基層幹部及專家建議,對糧食調控應盡快厘清各執行主體的權責,明晰分工。
加強調控載體建設,完善調控應急機制是當務之急。浙江省糧食局副局長朝鶴忠認為,當前糧食購銷、加工網點是調控糧食市場的重要載體,應重點掌握或指定一部分糧食加工、購銷企業,服從成品糧油供應的宏現調控需要。
安徽省糧食局副局長劉惠提出,主産區糧食生産投入大、收益少,經濟發達的糧食主銷區可以支持主産區的糧食生産和流通,對主産區提供利益補償,承擔應盡的糧食安全責任。建議中央設立“糧食産業扶持資金”,主要是在主銷區徵收,根據糧食主産省每年銷往省外糧食數量,通過轉移支付支持主産區,用於發展糧食生産和流通。
創新經營機制,強化穩産增産能力
安徽省淮北市市委書記畢美家説,持續穩糧增糧離不開適應當前新形勢下農村的土地經營、農業補貼、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變化,創新經營機制,挖掘增産潛力。他認為,要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走集約化經營道路,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下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模式給集約化經營帶來很多阻力。應該在堅持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把土地使用權長期化,在堅持自願、依法、有償的原則下,允許土地使用權自由流轉。對於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村勞動力,政府可以通過補貼、社保等措施為他們套一個“救生圈”,讓種糧農民有高收益,進城農民無後顧之憂。
不少基層幹部還建議,應盡快落實一號文件,加大在農業基礎設施、尤其是水利設施建設上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