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再加息是大概率事件
2011-05-12   作者:胡蓉萍  來源:經濟觀察報
 

    驚人的外匯佔款規模增速和M2的3月回升,讓多數經濟學家再度感受到了過熱的壓力,他們中的大多數對本報&&“2季度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大”。
  甚至一些原來建議警惕緊縮過度的經濟學家也在一季度數據出來之後轉變了自己的觀點,比如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他對本報&&,“一季度的數據讓我吃驚,調控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調控力度應該再大一些,還要繼續”。
  “雖然各方面壓力已經陸續反應了,但緊縮還是會繼續,並且應該堅持一陣子。現在甚至還沒到最激烈爭論的時候”,央行相關司局一位負責人對本報&&。

  “錢松”和“錢緊”

  貨幣市場的錢還是很多的。如果你現在問債券市場的交易員,他們會説:“4月末緊了一下,但現在錢又多得沒處去了。”今年以來,央行四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使得很多錢滯留在銀行體系內。
  不過,和債券交易員不同,幾乎所有的企業家在回答目前資金問題的時候,都會説:“錢緊了、貴了。”
  信貸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兩種情境説明,今年以來央行4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起到了一些作用,錢被滯留在銀行體系內。
  儘管如此,經濟只要在增長,其對資金的需求依然是剛性的。銀行依然在通過各種方式把囤積在銀行體系內的資金,用各種方式放出去,比如用信託、理財産品等表外業務的形式。
  李迅雷&&:3月份的新增存款有2.68萬億,這樣就可以從存款的增加來解釋M2為何增加那麼多。但事實上真實存款並沒有太大增加,因為在央行公布的報表中,3月份的新增負債只有1.17萬億。
  他認為3月份應該有不少的存款是虛增的,它是表外業務,如理財産品,只是3月末才從表外轉到了表內,因此導致了M2的大幅度增加。
  也因此,不少經濟學家認為,貨幣緊縮政策應該持續。
  “企業開始在給地方政府壓力了,地方政府開始給中央政府壓力,央行的壓力可想而知,但這還僅僅是剛剛開始,更大的爭論還在後面,現在來看,緊縮依然是相對共識。”上述央行人士&&。

  二季度將再度加息?

  “在政策方面,我們預計二季度肯定還是會有一些收緊,可能還會加息一次”,李迅雷對本報&&。
  事實上,3月份公布的M2讓李迅雷吃驚。
  他説:“完全是超預期的,本來隨着貨幣收縮,M2增速應該是下降的,結果在3月份回升到16.6%,凈增加了2.2萬億。一般來説,新增的2.2萬億應該等於金融機構新增的貸款加上外匯佔款,外匯佔款在3月份是4000多億,新增貸款是6800億,加起來總共是1.1萬億,還多出來1.1萬億沒法解釋。”
  他認為新增貸款被低估了,或者沒有納入到統計裏面去,這部分信貸或是變相貸款,3月份實際新增貸款應該會超過1萬億,而非6800億。
  花旗銀行中國區個人金融銀行財富管理部研究與投資分析主管邱思甥也認為一季度數據顯示政策效果沒有顯現,但他認為政策效果將在6月顯現出來,因此他預計二季度和三季度還會分別加息一次到3.75%。
  他並稱:“是否調整存款準備金率要看外匯佔款是否會回歸到常態,我們預計存款準備金率還會有2-3次調整,最終會到21%到22%。”
  他預計CPI會在6、7月份見頂,但是他同時也&&需要警惕豬肉價格的上漲所帶來的CPI失控可能。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PMI在4月份下降,顯示以貨幣條件收緊為主要標誌的緊縮性宏觀政策的影響已經從消費等需求端向以投資和製造業為中心的供給端擴展。同時,他預計4月份的食品環比只有小幅下降,而非食品價格環比高於歷史平均水平,導致4月份整體CPI同比增長將維持在5.4%的本輪通脹高位,整個二季度通脹也將居高不下,存在創新高的可能。
  他因此判斷控制通脹仍然是目前宏觀政策的首務,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至少在二季度不會改變,央行將繼續以數量手段為主回收流動性,並輔之以價格手段,二季度再加息一次是大概率事件。
  對央行而言,能不能頂住壓力則決定了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能不能轉變,中國或許應該開始試着用新方法來解決老問題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四月數據引發五月加息分歧 2011-05-12
加息預期強 電子式儲蓄國債遇冷 2011-05-11
加息預期強烈 本週A股恐退守2800點 2011-05-09
加息周期 銀行理財投訴呈增長態勢 2011-05-06
以加息防通脹是正本歸原 2011-05-0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機”評估與我國供給型財政政策[思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4個問題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