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中科技破産 "吊"死在政府採購一棵樹上
2011-05-12   作者:記者 王濤 李靜/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過度依賴政府採購是永中科技破産的一個重要原因。資料照片

    曾借力政府採購迅速發展起來的永中科技,現在破産已成定局。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5月10日上午發布裁定書,裁定永中科技公司破産。裁決書顯示,到目前為止永中科技凈資産為負1007萬人民幣,而法院認為永中科技符合“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産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這一破産條件。
  從意氣風發到最終破産,永中科技的遭遇令人唏噓之餘也引發了業界對於是否應通過政府採購扶持國産軟體的討論。

  昔日政府採購“寵兒”今破産

  在政府採購中風光一時的永中科技,最近卻不得不因負債纍纍無力償還而宣告破産。
  公開資料顯示,永中科技成立於2000年,曹參代表海外大股東EvermoreSoftware佔49%股份,無錫新區經濟發展集團總公司出資51%,主要業務是研發永中Office軟體。
  借助政府辦公軟體正版化的契機,成立之後的幾年裏,永中科技在政府採購項目中頻頻中標。資料顯示,在2004年的政府採購中,永中科技中標21個省市,佔據該年度省級政府採購除微軟外的最高份額。在2005年度的地市級政府採購中又中標40余家,在數量上超過40%,在整個地級市採購中也超過微軟佔據國內第一的份額。
  這使得永中科技及其Office軟體在業界聲名鵲起,美國媒體就曾刊發《EIOffice在踢微軟的屁股》的報道。
  永中科技研發的軟體似乎也並非徒有虛名,並曾贏得社會的高度期望。據報道,微軟公司開發的Windows和Office軟體會造成信息泄密,危及國家安全,永中科技所開發的跨平台Office軟體可在我國自行開發的Linux操作系統上順暢運行,為國家機密單位解決了後顧之憂,也可為國家免去龐大的Windows權利金,節省了大量外匯。
  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公開&&,永中Office是下載量最大的國産Office之一,單此一項,包括永中Office在內的國産Office就為中國3000萬在讀大學生節省了購置正版微軟Office的費用達150億元之巨。
  然而,好景並未延續。隨着政府部門採購項目逐年減少,永中科技的經營業績大幅下滑。資料顯示,永中科技在2005年實現銷售業績2071萬元,2006年下降為888萬元,2007年繼續下滑至549萬元,2008年小幅增加至613萬元,2009年前3個季度的銷售額只有200多萬元。永中Office的市場佔有率也從2004年的最高點20%下滑至如今不足10%。
  2009年10月,永中科技決定,由永中科技象徵性出資與中方(或第三方)資本聯合組建一個新的公司,同時授予新公司現有知識産權的使用權。隨後,無錫永中軟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中軟體”)成立。
  永中軟體的成立並未扭轉永中科技的頹勢,最終曾因自主創新而蜚聲海外的永中科技走向了破産。

  政府採購是否應扶持國産軟體引熱議

  永中科技的“倒掉”一時間輿論譁然,拋開企業自身的管理困境和利益紛爭,對其破産的原因也是眾説紛紜,有觀點認為,永中科技缺乏競爭力,當初的成功是政府扶持的結果,一旦沒有政府扶持,破産在所難免。也有人認為,政府就不應該對國産軟體給予財政等方面的支持。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北京朗新天霽軟體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蔣建軍對記者説。他&&,永中科技的破産是必然結果。一方面,永中office在運營模式上存在問題:産品多是依靠政府採購,企業的成長依賴於政府的扶持。而在現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軟體企業的真正成長要經過市場大潮的洗禮,經過市場客戶的選擇和淘汰,逐步的不斷完善成長。而永中office則對於政府採購的依賴過重,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自然也無法存活。另一方面,永中科技的破産也證明其産品創新不夠,需要拿得出真正吸引消費者的産品出來。
  永中科技破産的教訓也是多方面的。蔣建軍&&,對於政府來説,需要重新考慮在企業扶持方面的指標,要扶持經過市場檢驗的有實力的企業,而不是一開始就對一個新生企業進行扶持,否則新生企業很容易陷入政府襁褓的依賴,難以真正成長。而對於企業來説,則要在運營模式以及競爭策略上吸取經驗教訓,在與大企業競爭中,怎樣巧妙的做到以小勝大、以弱勝強,而不是硬碰硬,另外在運營模式上也要積極創新。
  而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的創始人胡延平則分析稱,永中科技從創立起就存在問題,永中0ffice本身就是“政策意志的産物”。他&&,一直以來,不管是中國的軟體業還是整個IT産業,都有一個“國産”情節,但不管是辦公軟體也好還是瀏覽器以及操作系統,一直在追求“中國自主”的東西,但實際上做的都不是很成功,像永中0ffice等其實是“政策下的蛋”。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應該是讓市場去孵化這個蛋,而不是政府,否則最後只能孵成臭雞蛋,讓蛋爛在窩裏。“政府決定不了市場,不能不適應市場規律地強行造物。”
  與此同時,胡延平強調,他並不反對政府在重大的、關乎國家安全的項目上去着力發展,“問題的關鍵是,你是離政策近,還是離市場近?是開放,還是封閉?是抱政府的大腿,還是抱用戶的大腿?是為概念,還是為實際的産品?這些都是需要考慮清楚的。”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接受記者採訪時&&,這一案例留下的反思之一是政府採購如何助力企業發展。一方面,民營高科技企業應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在相關政策的引導扶持之下,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政府採購在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應落實好採購國貨的原則,目前來看,這一點“貫徹的不是很好”。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煥東認為,在與安全、創新等密切相關的事項上,政府堅持激勵和扶持的方向是沒有錯的。“這種支持不光是資金上的支持,還要有對新事物積極支持的心態,這就關係到政府官員的意識問題。”在他看來,政府官員要有安全意識和扶持民族産業的意識,這是最關鍵也是目前最缺乏的。

  專家建議亟待明確國貨標準

  徐煥東説,政府採購具有導向作用,無論是國産軟體還是國産汽車,如果政府部門帶頭采購,會在很大程度上引導消費者的購買傾向,也就是對市場有着較大的示範和推動作用,這樣國貨的市場才會慢慢拓展。相反,如果連政府都不願意購買國貨,那社會公眾就更難對國貨形成認同。這對國貨的發展甚至起着決定性作用。
  據介紹,最初,微軟就是通過中國政府率先使用而迅速進入中國市場的,“微軟就是政府帶頭用,隨後民間也迅速撤換了WPS。”徐煥東告訴記者,一些國貨可能最初沒有國外同類産品好用,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用,那它們就只有一條路——死路。
  徐煥東&&,要充分政府採購在支持國貨方面的導向作用,亟待明確國貨相關概念和標準,並制定相關配套措施,確保購買國貨政策的切實執行。
  《政府採購法》明確規定,政府採購應當採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這既符合我國部分産業仍處於稚嫩、尤其是涉及政府安全方面的産品需要保護的情形,也因為我國目前並沒有正式加入WTO《政府採購協議》的具體情況。然而,《政府採購法實施條例》及相關配套措施遲遲沒有&&,導致實際的採購工作與法律要求出現脫節,亟待明確相關概念和認定標準。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於安此前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提出,國貨是對政府採購對象國別屬性的泛稱,包括貨物、工程和服務。政府採購的國貨標準,是在境內政府採購市場上適用的確定貨物或者服務本國屬性的標準。根據這一標準,政府採購人和政府監管機構,可以對外國貨物或者服務實行歧視性的政府待遇或者非歧視性的政府待遇。
  還有專家建議,一定要把概念、原則和標準轉化為量化的、可操作、可檢驗的評標方法和細則,使得實際的政府採購程序真正符合政策功能,使得第一線的採購人員和評標專家有據可依。
  概念和相關標準明確後,還需確立相應的約束懲罰機制。徐煥東提醒説,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沒有不購買國貨應受到處罰的規定,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採購本國貨物”成為一紙空文。有觀點呼籲,應通過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制定歧視國貨的懲處性措施,以真正保護國貨,消除歧視國貨現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説説變"味"的政府採購(五):供應商准入障礙重重 2011-04-21
湖南鄉鎮文化站設備實施政府採購配送 2011-03-31
上海閘北推行政府採購“廉政准入制” 2011-03-24
不能指望政府採購成“靈丹妙藥” 2011-03-24
山東:政府採購代理機構從業人員須持證上崗 2011-03-2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機”評估與我國供給型財政政策[思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4個問題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