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完善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價格引導市場、調解供求關係的作用,近日,在全國水稻産量第一大省湖南,湖南省政府研究室和省物價局聯合湖南省農業廳、商務廳、統計局等部門建立起全國首個稻穀成本價格發布平台。5月6日,該平台已通過專家評審,預計在本月之內正式對外發布信息。
據湖南省物價局局長龔秀松介紹,湖南稻穀成本價格發布平台首期將發布湖南“十一五”期間即2006年以來的稻穀生産成本及指數,併發布2010年1月以來稻穀、大米的市場價格及定比、環比、同比指數。其發布平台依託“價格在線”網站設立。據悉,該網站已運行十年,是湖南權威發布價格信息、政策的專門網站。
“發布時間定在每月10日,如遇交易旺季或者市場價格波動明顯時期則會加大發布頻率,擬每5日發布一次。”龔秀松介紹,該平台還將遵循以下兩大原則,一是社會平均水平原則。所發布的農産品成本價格必須保證代表性和反映社會平均水平。為此,發布平台選擇的稻穀、大米價格監測點和稻穀生産成本調查點覆蓋了全省14個市州、産區與銷區,以及平原、丘陵、山區各種不同地域,共計602個監測(調查)點。二是市場價值原則。其所發布的稻穀、大米價格是指湖南糧食市場(國有糧庫、大米加工企業、零售網點等)得實時成交價格。
據湖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黃衛東介紹,該平台由以下八大板塊組成:價格成本指數、價格成本發布、新聞熱點、專家點評、分析預測、政策法規、市場行情和供求信息。
中國價格協會會長王永治在談及該平台意義時&&,通過發布農産品成本價格,可以正確引導農産品市場價格輿論導向,為國家制定農産品價格政策提供科學參考。同時有利於重要農産品的生産流通,並有利於增強市場價格調控的主動權,增加農民收入。
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該平台本來叫做“稻穀價格成本發布平台”,在專家評審後確定為“稻穀成本價格發布平台”。“我們是更想突出‘成本’的重要性,實際上目前的農産品成本有被大幅低估的趨向。”龔秀松&&。 這一觀點得到了包括擔任該平台專家顧問組組長袁隆平等人的支持。袁隆平認為,當前糧食成本的大頭並非在生産環節,糧食的生産價值並未反映在最終的價格上。湖南大學副校長賴明勇認為,勞動力成本長期被低估,另外包括土地成本、生産資料成本和機會成本此前均模糊不清。他建議必須確定從生産到零售各個環節的成本測算方法,還原農産品各個環節的真實成本。
2011年1月,國家發改委推介廣東省物價局編制廣東價格指數的經驗,要求各農産品主産省發布自己的價格成本指數。湖南在建立稻穀成本價格發布平台後,隨即將建立生豬成本價格發布平台,這將成為國家“金價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