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務部5日發布了《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發展藥品流通行業的八項任務和五項保障措施。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綱要》鮮明地表達出商務部為適應醫藥衞生事業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力促醫藥分業的決心。這將可能改變我國醫藥流通業未來五年的格局。 據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副司長溫再興介紹,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萬多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2149家,下轄門店13.5萬多家,零售單體藥店25.3萬多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38.8萬多家。但是,我國藥品批發前三強僅佔全國銷售總額的20%,零售前三強僅佔全國藥品零售市場銷售總額的5.6%,行業平均費用率高達7%左右。而且,大型藥品批發企業及零售連鎖企業多集中在城市,而佔全國人口一半以上的農村,零售藥店數不到全國的30%。 《綱要》中提到未來五年的具體發展目標是“形成1-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額過百億的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佔藥品批發總額8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佔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60%以上;連鎖藥店佔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縣以下基層流通網絡更加健全。骨幹企業綜合實力接近國際分銷企業先進水平。” 《綱要》起草人之一、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指出,《綱要》歷時近一年的時間,貼近當前國內藥品流通行業的情況,對“十二五”期間藥品流通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最重要的是商務部非常有遠見,已將醫療體制改革的目標——醫藥分業的思想貫徹於整個《綱要》中。“全國約有38萬家藥店,因此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中,再建新藥房是一個浪費。醫院利用基層藥店是一項資源共享、群眾得益、政府減輕財政負擔的好事,不應該受任何利益的影響。”他説。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綱要》的核心內容就是提高醫藥流通行業的集中度。他分析説,國藥控股2010年銷售額已經接近900億元,預計今年就可以達到千億規模。因此今年更激烈的競爭會在上藥、華潤、九州通、南京醫藥、廣州醫藥等“第二梯隊”中展開。 據清科集團統計,2011年前四個月,醫藥流通業共發起並購20起左右,已經相當於去年前半年的合計數。清科資本合夥人鄭玉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預計今年總體並購數量會多於去年,並購仍將是以國企為主力,行業龍頭企業將會在政策鼓勵下加強重組力度。考慮到高昂的收購成本和銀根緊縮,民營企業手頭資金並不充裕,因此在並購方面有大動作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對於《綱要》中提到的五年具體目標,鄭玉芬則不&&樂觀。她説,現在醫藥流通企業之所以呈現出多、小、散的特點,採購環節的制度設計是根本性的原因。目前我國藥物76%的流通掌握在醫療機構手裏,只有24%是在藥店。藥物的採購方式直接決定銷售方式,如果採購方式不轉變,僅靠流通業的規劃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