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02.3%,2011年一季度繼續高歌猛進、凈利潤同比增長106.72%,去年11月登陸創業板上市的沃森生物演繹着高成長的神話。然而,北京讀者劉先生向《大眾證券報》爆料:“沃森生物在應收賬款處置上有問題,利用隱蔽手法虛增業績,製造高增長假象。”這是怎麼回事呢?
單季營收低於應收賬款
為了便於敘述,先來看沃森生物的一組經營數據:

據沃森生物財務總監王雲華介紹,截至去年末,公司應收賬款1-6月賬齡佔91%;截至今年一季末,公司應收賬款1-6月賬齡佔92%。
根據上述資料,劉先生算了一筆賬: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沃森生物賬齡1-6個月的應收賬款餘額為21234.59 92%=19535.82萬元。假設一季度營業收入全部形成應收賬款,則2010年第四季度新形成的應收賬款為19535.82-4840.43=14695.39萬元。而沃森生物去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13517.42萬元(35879.23-22361.81)。“沃森生物去年第四季度新發生的應收賬款竟然高於當季的營業收入,另人匪夷所思。”劉先生説。
記者就此疑問致電沃森生物,公司證券部一工作人員解釋稱:“這位投資者曾經給我們提出過上述疑問。財務人員認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他(指劉先生)本身的推斷假設條件有問題,二是有部分經銷商是授信經營,也就是説是賒購部分産品,形成了應收賬款。這部分産品還不能確認為收入,所以就形成了應收賬款大於銷售收入的情況。”
對此解釋,記者諮詢了一資深註冊會計師。“我沒做過這種會計處理方法。應收賬款會計科目,只有是在開票、確認銷售情況下才能計入。沃森生物賒銷産品應該計入存貨(發出商品)名下。”該註冊會計師説:“我認為兩者之間的差距可能與增值稅有關。營業收入不含稅,應收賬款賬目含稅。”
“少提壞賬準備增加盈利”
沃森生物年報顯示,公司採用賬齡分析法計提應收款項壞賬準備比例分別為:6個月以內0%;7-12個月為5%;1-2年為20%;2-3年為50%;3年以上100%。
按照上述沃森生物各期報告提供的應收賬款期末餘額,假設今年一季度4840.43萬元營業收入全部形成新的應收款,意味着公司一季度最多回收了去年的應收款中的3076.95萬元,而剩餘的16394.16萬元仍未收回。劉先生稱:“沃森生物去年底應收賬款中賬齡1-6個月的佔比就高達91%,在絕大部分應收賬款尚未收回的情況下一季度末1-6個月賬齡的應收款又佔比達92%不太可能。公司之所以刻意提高了賬齡1-6個月的應收賬款比例,是為了減少計提、粉飾2011年一季度業績。”
記者查閱沃森生物招股説明書發現,對於應收賬款,招股説明書有這麼一段描述“2008
年、2009 年、2010 年1-6
月新增應收賬款佔當期自産疫苗銷售收入比例基本穩定在30%以下”。按照30%這一比例上限計算,沃森生物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對應的新增賬齡1-6個月的應收賬款額大約為(13517.42+4840.43) 30%=5507.36萬元。扣除這5507.36萬元後,沃森生物一季度末應該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餘額約15700萬元。全部按5%的比例計提,2011年一季度至少應計提壞賬準備785萬元。事實上,沃森生物2011年一季度計提應收款項壞賬準備176.08萬元。兩者相差600多萬元。
沃森生物一季度實現凈利潤為1996.83萬元,扣除非經常損益(817.44萬元)為1179.39萬元。“如果再多計提600多萬元壞賬準備,沃森生物一季度凈利潤將遠低於去年同期的965.96萬元。”劉先生認為:“沃森生物頂着生物醫藥高成長股的光環高價發行上市後股價一路走低,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已經虧損纍纍。很多人仍報有對其高成長的預期,如果對此不能予以揭露,定會造成更多投資者更大的虧損。”
第二大客戶擬不再經銷
4月27日,沃森生物財務總監王雲華在業績説明會解釋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時稱:“疫苗最終採購客戶均為各地疾控中心,疾控中心繫國家行政事業單位,疫苗採購經費屬於國家預算的一部分,各地政府均採用收支兩條線的方式用於疫苗採購與接種,因此採購經費撥付環節較多、撥付周期較長。公司主要客戶雖然既有各地疾控中心,也有各地經銷商、代理商,但由於各地經銷商、代理商最終回收的貨款均來自疾控中心的財政撥款,因此公司亦呈現與行業特徵相符的應收賬款金額較大的特徵。”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沃森生物2010年報顯示,公司前5名銷售客戶全部為經銷商、代理商,無一疾控中心。前5名客戶合計銷售16015.26萬元,佔比高達44.64%。前述註冊會計師對此認為:“産品銷售給經銷商、代理商,並不等於已經銷售給疾控中心,兩者存在很大差別。如果疫苗産品接種發生意外,疾控中心會封存産品、退貨,乃至以後終止向經銷商採購。”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7月山西省運城市絳縣曾發生過一起多例疑似接種異常事件。其時,絳縣疾控中心對全縣3月齡至5歲共計4942名兒童接種沃森生物全資子公司玉溪沃森技術有限公司生産的“邦貝克”牌Hib結合疫苗。截至7月25日16時,絳縣共發現17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患兒。此次接種疫苗由河南省開封市眾誠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經銷(沃森生物第一大客戶),絳縣疾控中心是與開封眾誠生物製品公司業務員簽訂購銷合同。事件發生後,絳縣疾控中心便在第一時間封存了剩餘疫苗。
更令人吃驚的是,有投資者向《大眾證券報》爆料,沃森生物第二大客戶泰凌醫藥(江蘇)有限公司(下稱“泰凌醫藥”)擬不再經銷沃森生物産品。資料顯示,泰凌醫藥2010年銷售沃森生物産品3618.31萬元,佔比10.09%,為第二大客戶。對此,上述工作人員予以承認:“是有這種説法。不過,最終結果還沒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