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銀行28日發布的最新《中國經濟季報》,預測中國2011年和2012年的實際GDP增長分別為9.3%和8.7%,通脹最終將得到控制。報告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主要問題在於遏制房價,這更需要依靠宏觀政策進一步正常化而不是行政措施。 “宏觀政策正常化、通脹加劇和全球增長有所放緩造成的逆風,在一定程度上有望被企業投資的穩固增加和仍很穩健的勞動力市場所抵消。從總體上,在外貿凈值對經濟增長貢獻平平的情況下,我們目前預測中國2011年實際GDP增長9.3%,2012年增長8.7%。”世界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韓偉森説。 報告同時認為,鋻於中國的食品價格漲幅回落,核心通脹仍受到抑制,政府並已採取了多項宏觀調控措施,因此通脹最終應會緩和下來。 “我們對通脹總體的預測還不是很壞。當然這裡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説一些價格影響可能會滯後,油價和工業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在下游顯現尚需時日。另外在行政政策的控制下,有些價格的上漲會推後。如現在中國面臨電荒的問題,但是大家在修建電廠上積極性並不高,所以用電價格需要上調。”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在未來一年半的時間內是有能力把通脹控制在溫和的範圍內的。 世界銀行更關注中國的房地産問題。報告稱,雖然中國採取了遏制房價的措施,但是迄今為止房地産投資勢頭依然不減。而且預期未來商品房建設的投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會被保障房建設投資彌補。 高路易&&,應對房地産市場的風險,宏觀經濟政策比道義勸説和行政措施更具優勢。防範房地産市場的宏觀和金融風險要求採取宏觀經濟措施和改革,而解決有關住房的社會問題則需要不同的政策回應。宏觀經濟與金融政策應當防範各類風險的積累,構建強健的經濟和金融體系以抵禦可能出現的房地産下滑,而不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遏制房價上。如果從市場角度來看確實認為房價過高已成為系統性問題,那麼利用宏觀經濟杠桿顯而易見要優於行政措施,尤其是地方政府執行的行政措施。 另一方面,提高目標人群的住房可負擔性需要有可持續的、基於法規的安排,政府顯性補貼幾乎不可避免。擴大社會保障房建設規模的方向是正確的,但關鍵是要找到一種公開透明、依法合規的融資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