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據媒體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4月28日&&,加快資産證券化進程刻不容緩,必須加快證券化産品的發展。這有利於減緩銀行核心資本壓力,保證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 劉士余&&,十二五期間,如果我們能有2.5萬億人民幣,或者3萬億的信貸資産證券化,可能減緩銀行核心資本的壓力。 此前,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在2010年度業績發布會上&&,支持中國推行資産證券化,資産證券化是信貸規模不增加的情況下而對實體經濟持續增加的新路子。 而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2010年底曾&&,中國現階段不適合推行資産證券化。劉明康&&,資産證券化有一個重大教訓,目前還沒有克服。資産證券化的目的不是為了讓銀行騰挪資産,而是通過資産證券化,把銀行的風險分散出去。 2011年4月26日,針對“因擔憂信貸風險可能上升,銀監會於上月對五大行提出了高於11.5%的資本充足率最低標準”的報道,銀監會新聞處回應稱對於五家大型商業銀行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為11.5%,並無變化。 2010年報顯示,目前工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2.27%;建設銀行為12.68%;中國銀行為12.58%;農業銀行為11.59%;交通銀行為12.36%。五大行資本充足率均高於11.5%。 而核心資本充足率方面,工行為9.97%,建行為10.4%,中行為10.09%,農行為9.75%,交行為9.37%。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