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康藥業無量跌停 股東高位減持謎團待解
2011-04-27   作者:陳美  來源:金融投資報
 
【字號

    從接連漲停到無量跌停,迪康藥業牛股之氣已然不再。昨日,在高送轉填權行情退潮之時,停牌4個交易日的迪康藥業復牌後即被封死在跌停板上;而全日0.55%的換手率,似乎也説明了資金的望而卻步。
  面對昨日迪康藥業的無量跌停,接受記者採訪的分析師認為,目前大盤處於寬幅震蕩階段,前期漲幅巨大的迪康藥業調一調很正常。但對於此後迪康藥業是否會再度崛起,分析師&&:“不好説。”
  實際上,要重新審視今年“第一牛股”——迪康藥業,就不得不從其年報推出每10股轉增15股的分紅方案説起。

  牛股之萌:慷慨的10轉增15

  “在2001年就已上市的迪康藥業,業績一直處於低迷狀態。今年我們取得了每股收益0.17元的業績,儘管這一業績與A股其他績秀上市公司相比算不了什麼,但就迪康的發展過程來説,這一過程是大股東藍光集團和迪康人共同的心血。”2011年3月16日,在迪康藥業的股東大會上,迪康藥業董事長陳敏頗為激動的説到。
  説話間,陳敏向在場的董事、股東以及媒體播放了迪康藥業被ST這三年來的艱辛歷程,以及在大股東的支持下走出業績低谷的感人畫面。
  但事實上,陳敏在股東大會上説這番話之前,迪康藥業已經作了一個決定來證明公司在2010年取得的成績,即董事會決定每10股轉增15股。而在3月14日的前兩天,迪康藥業的股價在二級市場上也創下了其上市以來的高點,即22.40元。如果從迪康藥業1月26日9.73元的起步價算起,截至3月14日創下 22.40元的高點,迪康藥業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暴漲1.3倍。
  顯然,這一漲幅是令市場驚嘆的。但驚嘆的,不僅僅是0.17元的每股收益對應的131倍的估值,還有迪康藥業在2010年底累計可供股東分配利潤為-811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收益後凈利潤僅為1542.28萬元的情況下推出的每10股轉增15股年報分紅方案。
  對於迪康藥業以公積金每10股轉增15股的用意和想法,陳敏向記者&&:“我們是出於感恩,感謝股東在這麼多年來對迪康的支持。我們已經很多年沒有分紅送股了,此次大手筆的高送股,就是想回報我們的股東。”
  2010年年報顯示,迪康藥業第一大股東為四川藍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5251萬股,佔總股數的29.9%。以迪康藥業回報股東的角度來看,其第一大股東無疑是最大受益者。此次送股完成後,大股東藍光實業集團的持股數猛增至13127.5萬股。

  暴漲之獲:市值飆升至13億

  “我們原本只想回饋股東,但沒想到市場的反映這麼強烈。”迪康藥業董秘蔣黎這樣對記者&&。
  在蔣黎向記者説出上述話語的當日,也即迪康藥業召開股東大會的3月16日,其股價以20.23元報收。然而三個交易日之後,迪康藥業開始發布大股東減持的信息。3月21日迪康藥業發布公告稱,2011年3月3日至2011年3月18日期間,藍光集團減持公司股份166.82萬股,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684.18萬股,合計減持85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85%。本次減持後,藍光集團持有公司股份44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5.06%。
  查看3月上交所大宗交易的數據後記者發現,3月3日藍光集團減持的166.82萬股,很可能減持在漲停價上。大智慧數據顯示,當日迪康藥業以15.85元漲停報收,而3月18日減持的684.18萬股以20.02元/股成交。巧合的是,在藍光集團3月3日進行第一筆減持之時,迪康藥業也發布了2010年年報,並且推出10送15股的大紅包。對此巧合,有市場人士質疑,藍光集團的減持為何如此精確?而從後續迪康藥業股價的表現來看,大股東是否存在操縱股價的嫌疑,也令市場深思。
  然而,進入4月,特別是迪康藥業除權後,其股價上漲更為凌厲,在短短幾個交易日內獲54%的巨大漲幅。而在此段時間內,藍光集團再次減持。公告顯示,4月11日,藍光集團減持65.86萬股。本次減持後,藍光集團共持有公司股份10934.1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 24.906%。
  從15.85元、20.02元,到21.63元(複權後),藍光集團的每一筆減持價均在高位。而在大股東春風得意的減持中,市場也給迪康藥業大股東算了一筆賬:2008年6月,藍光集團以3.22億元競得迪康藥業5251萬股,成為第一大股東,平均成本6.14元/股;通過上述三次減持,已收回了1.7億元;剩餘股權(送轉後)10934.1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4.906%,持股成本已經猛然下降到了約1.4元/ 股!以昨日收盤價11.96元和目前藍光集團持有的10934.14萬股股份計算,藍光集團持有迪康藥業的市值已高達13億元。這一市值水平不僅遠超當初藍光集團入駐時投入的3.22億元,而且還大賺近10億元!
  長城證券分析師胡楊稱,目前大股東的持股成本已經下降到1.4元,但剩餘股權還有1.09億股,就算以1.4元的持股成本全額出售,藍光集團也能收回成本;更何況,大股東會以1.4元的持股成本賣出嗎?

  減持之謎:藍光集團太差錢?

  “大股東減持迪康藥業已達到5%的紅線了”,一券商人士向記者指出。
  公告顯示,在3月3日-3月18日期間,大股東累計減持了851萬股,約佔迪康藥業總股本的4.85%。而4月11日大股東減持的65.86萬股,讓藍光集團通累計售出股份數達到916.86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5%。
  “眾所周知,當初藍光集團入駐迪康藥業是為借殼,但到目前為止,藍光集團仍未有任何注資行為,而5%的減持紅線,亦讓市場有所想法。”上述一券商人士&&。
  實際上,對藍光集團的大幅度減持,市場已經有兩種猜測:一是認為藍光集團不再對重組迪康藥業抱有希望,故而在二級市場上減持;二是由於銀行貸款不易,藍光集團的資金鏈開始收緊,因此急需通過套現獲得大筆現金,應付短期之需。
  胡楊認為,市場的第一種猜測其實是有依據的。昨日迪康藥業復牌公告稱,藍光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再次明確&&:未來三個月內我公司無重大投資和重組計劃,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從目前來看,藍光集團注資迪康藥業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如果藍光集團要注資,就根本沒有必要減持了。主要原因就是迪康藥業所説,房地産為政策調控行業,管理層已經停掉了房産企業的再融資以及借殼等資本需求。”胡楊&&。
  昨日陳敏再次接受記者採訪時&&:“現在有很多媒體都報道了我們公司,説大股東‘炒賣’,但實際上目前大股東減持的金額僅有1.7億元,這1.7億元對於一家房地産企業來説,能拿好多地?如果從做生意的角度分析,迪康藥業複權價已經達到了30多元,任何一個産業資本在這樣的價位上減持均屬於正常行為。”
  陳敏告訴記者:“大股東入駐迪康藥業十分不容易。買下迪康藥業不久後遇到地震,2010年遭遇宏觀調控,這對於我們來説十分艱難。不過,我們依然在密切關注政策變化,迪康和藍光仍然在堅持。説實話,把迪康從虧損做到現在的3000多萬元利潤,是我們上上下下,全體員工拼出來的!”
  “可以這樣認為,藍光集團收到了一份迪康藥業的反饋‘大蛋糕’”,胡楊認為,“10轉增15,讓大股東的股權增大1.5倍,而且還有6959.64萬股的減持空間。應該説,藍光集團的資本運作是成功的。”
  不過在採訪中,陳敏雖然否認大股東短期內注資的説法,但其也&&:“我們會密切關注政策的變化。”

  幕後之手:除了游資還有誰

  然而,最令市場關注的是,是誰拉高了股價讓藍光集團的大股東能夠順利在高位減持?公開信息顯示,游資扮演了重要角色。國泰君安上海大渡河路營業部、國信證券深圳泰然九路營業部、中信金通證券湖州環城西路營業部、上海證券杭州解放路營業部、五礦證券深圳金田路營業部等著名新老游資的接棒拉升,成就了迪康藥業一個又一個的漲停。
  昨日迪康藥業發布的一季報顯示,一位名叫“肖海東”的自然人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因為盤踞於金元證券成都營業部的私募大鱷也叫肖海東。如果此肖海東為彼肖海東,那麼肖海東的入駐無疑又將為迪康藥業股價的飆升增添了神秘色彩。數據顯示,“肖海東”狂砸2000余萬元進入十大流通股東,持有137.73萬股,佔比0.78%。
  為何業績剛有起色的迪康藥業會受到市場的熱捧?
  儘管接受記者採訪時的分析師多數&&:“原因很複雜。”但申銀萬國分析師安輝認為,觸發迪康藥業股價飆漲的原因很多,一是市場傳聞大股東可能會轉讓迪康藥業,進而有重組概念;二是公司推出了高比例送股;三是前期市場環境較好,游資活躍度較強。“更重要的是,迪康藥業起步價很低,不到10元,盤子也不大,所以很對游資的胃口。”
  不過,湘財證券分析師文啟剛&&,觀察迪康藥業的K線圖可以發現,主力資金已提前埋伏,游資的參與僅僅是對股價飆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並不認為迪康藥業的高送轉行情是由於其股價低的原因,因為在二級市場中也有很多低價股推出高送轉,比如與迪康藥業盤子差不多的龍元建設,其也是高送轉,但股價並未有如此凌厲的走勢。”
  不過,由於迪康藥業複權後的股價已經飆升至29.9元,以公司2010年每股收益0.1763元的業績來看,市場不免擔心業績剛有起色的迪康藥業是否會因高送轉而再次陷入低迷。對此,陳敏向記者&&,大家可以看看迪康藥業一季報的業績,每股收益為0.0159元,與 2010年相比並沒有較大的回落。“現在我要做的就是把業績穩定住,在高送轉之後,今年達到4000萬元應該不難。”
  從業績的起死回生,到推出10轉增15的大紅包,再到藍光集團的高位減持,儘管當事人和市場人士對迪康藥業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今年來3倍的漲幅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實。然而,除了游資,誰才是迪康藥業暴漲背後真正的推手?這或許仍將是一個等待破解的懸念。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迪康藥業等四公司大股東被指惡意炒概念 2011-04-26
迪康藥業大股東減持公司股份851萬股 2011-03-21
多倫股份遭大股東累計減持1577萬股 2011-04-15
順絡電子大股東減持引發諸多猜想 2011-04-13
高管減持頻現 內幕人或看淡後市 2011-04-1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王迎暉:食品監管該跳出“周期律”[思想]張健:股民不能總叼着“奶嘴”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