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基金頻繁交易暗藏利益輸送?
2011-04-25   作者:曹中銘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基金由於規模較大,在個股交易中幾乎都是“大手筆”。無論買進還是賣出,所産生的佣金不是小數目,也為券商的收入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因此,券商對於基金的分倉收入,一直持非常重視的態度。
  媒體中常常有券商研究人員不敢對基金重倉股作出“減持”評級的報道,個中原因主要還是基金分倉收入問題在作怪。一旦對基金重倉股作出負面的評級,往往意味着分倉收入會打了“水漂”。
  相對而言,券商更青睞於頻繁進行交易的基金,背後的意圖不言而喻。但基金是否會進行頻繁的交易活動,一方面取決於該基金的投資風格,另一方面也取決於該基金在哪家券商的席位上做交易。
  有統計數據顯示,成立三年以上、股票方向的343隻主動型開放式基金在股票投資上的部分指標發現,採用頻繁交易策略的部分基金,大多未能獲得高凈值回報。統計數據同時顯示,去年343隻基金的平均股票投資活躍度達到831%,個別基金對所持股票的頻繁交易達到驚人的程度。
  2007年大牛市時,中郵旗下某只基金的年複合換手率達到600%,曾令市場咋舌。如今的基金,似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大有將中郵基金的紀錄遠遠地拋在身後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的頻繁交易,違背了其奉行的價值投資理念與長期投資理念,基金也變得更像是超級大散戶。
  基金的頻繁交易能帶來良好的凈值增長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進行頻繁交易的基金中,凈值增長率排名靠後的不在少數。而基金的頻繁交易,不僅損害了持有人的利益,實際上也置自身於非常不利的境地,在基金追求凈值增長與排名的狀況下更是如此,而基金頻繁交易的最大受益者唯有券商。
  目前的基金公司,其大股東為券商的並不少,這些基金的動向無疑更值得關注。某些問題基金,存在通過頻繁交易向大股東實施利益輸送的嫌疑。基金通過頻繁交易為券商大股東實施利益輸送的現象應引起市場的警惕。由於個中的利益鏈條複雜,隱蔽性強,基金操作起來較為方便,因此是一條十分便捷與有效的利益輸送通道。無視這種現象的存在,無異於放縱基金的違規行為。
  (本欄目稿件只反映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基金頻繁交易暗藏利益輸送? 2011-04-23
基金“智能定投”未必賺更多 2011-04-23
[財智必讀]全面解讀2011年基金一季度報告 2011-04-22
全面解讀2011年基金一季度報告 2011-04-22
基金偏愛機械化工醫藥 23隻獨門股4月逞強 2011-04-2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王迎暉:食品監管該跳出“周期律”[思想]張健:股民不能總叼着“奶嘴”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