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唱戲,來了526個人,每人3瓶啤酒。”
“村長問:要去幾輛車裝?”
“答:一輛昌河福運。”
這是正在舉行的上海車展上一輛專門針對農村市場的新車型的廣告創意,幽默而巧妙地體現了農村車産品特點。
實際上,國內汽車業界已經認識到,大城市汽車保有量的持續上升沒有可持續性,而國內二三線城市和廣大農村市場才是未來的廣闊舞&。
然而,在香車美女雲集的上海國際汽車展上,“下鄉車”卻是稀有展品,國內外廠商在城市車的各層次市場上“刺刀見紅”,但小城市、農村市場的“藍海”,卻乏人問津。專門針對農村市場推出的微型麵包車和微型客車的廠商屈指可數,真正專注於專門市場的“下鄉車”比較罕見。
正如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周鋐教授所説:“車展自然是要把好車拿出來展示的,所以當然很難尋覓到鄉土氣息。”來自二三線城市、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的新興潛在需求似乎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另一位汽車業內人士説,國內專門生産“下鄉汽車”的企業並不多,因為其實這一市場並不像很多廠商想象的那麼容易突破,因為目前農村用戶對於汽車價格非常敏感,而且與城市多作為代步工具不同,農村車往往還是生産資料,國家規定的油耗、安全標準一個都不能少,以低成本造出耐用車其實不容易。“而且今年以來國家汽車下鄉優惠政策停止實施,對這一市場短期內肯定有影響,但未來依然會增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在2011年上海國際車展高峰論壇上&&,“十二五期間,汽車工業應積極調整産品結構,開發適應二三級市場及農村市場的産品,引導擴大農村市場的需求,提升下鄉産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不僅如此,早在2009年,國家曾&&“汽車下鄉”的惠農政策,對新購微型客車或報廢輕卡換購輕型載貨車實行財政補貼,刺激農村市場的汽車需求。
但問題是,剛性需求巨大,市場潛力無限,但市場參與主體卻寥寥可數,品牌廠商興趣不足,這又是為什麼?
“農村用車關鍵要省錢、省油、省心,不但要皮實耐用,油耗低,還要能承擔很大的負載,特別是還要滿足好修的要求,對於農村市場服務的要求也很高,”長期專注二三線城市、農村用車的江西昌河汽車公司總經理李黎説,“做農村車需要企業有公益心,因為目前利潤非常薄,一般企業不願做,也做不好。”
中國汽車工業諮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指出:“目前有些管理汽車産業的部門並不認為農用車是車,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下鄉車市場一直比較邊緣。”
即使是從市場角度看,這一新興汽車消費市場也並未像呼籲中那樣受到熱捧。“中、高端汽車市場的利潤比低端市場要高出許多,有的甚至要相距幾倍到幾十倍。二三線城市、廣大農村的汽車需求主要還處於低端市場,大量企業不願進入。”周鋐教授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