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自主漸成我國汽車業獨特風景
2011-04-22   作者:記者 宗巍/長春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隨着近兩年一些國內合資車企把目光投向自主品牌,“合資自主”正在成為我國汽車行業內的一道獨特風景。有業內專家&&,我國汽車行業在由合資品牌一家獨大發展到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交鋒之後,正在迎來合資、自主以及合資自主品牌“三強爭鋒”的格局。這對處於成長階段的民族汽車品牌成長來説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機遇。

  “合資自主”漸成趨勢 “三強爭鋒”格局顯現

  近年來,在我國汽車政策導向和汽車市場井噴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內合資車企不再僅僅滿足於引進車型,而是着力在中國汽車市場進行研發,打造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喜好的車型和更加符合中國市場特點的品牌。記者日前從一汽等一些國內車企了解到,發展合資自主品牌正在逐漸成為一個趨勢。以一汽為例,一汽集團旗下的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等合資車企都規劃在合資自主品牌上做一番文章。
  回顧中國汽車産業發展歷程,從30多年前抱着以技術換市場的想法開始引入外資車企,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汽車市場一直是合資品牌獨霸天下的局面。加入WTO之後,國內車市開始出現井噴,隨着市場越來越大,吉利、奇瑞、長城等民族品牌開始嶄露頭角,並在低端車市場上闖出了一片天地。隨着合資自主品牌的興起,很多業內專家預計,我國汽車行業將從合資、自主相互競爭的局面發展為合資、自主與合資自主“三強爭鋒”的格局。
  此外,當前産業政策方面的引導,也為合資自主品牌創造了寬鬆的發展空間。按照國家相關部門規定,國內合資車企上馬新項目時必須滿足兩個條件: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這就意味着,推出合資公司的自主品牌車型成為設立新合資企業時的一道門檻。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合資車企進軍自主品牌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經有一汽-大眾、東風本田、北京現代、長安福特、長安鈴木等近10家合資車企已經啟動了合資自主品牌計劃。已經有“理念”、“啟辰”、“寶駿”等多款合資自主品牌車型已經下線或即將下線。

  新格局將帶來兩大變化

  2009年我國&&《汽車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其中明確&&支持汽車生産企業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以及國內外並購等方式發展自主品牌。合資自主品牌,從概念上來説應該是屬於聯合開發的方式,算是自主品牌的一種。然而,從合資自主一出現,圍繞它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在採訪中很多專家和車企&&,即將到來的新格局將對中國汽車産業帶來兩大變化。
  新格局下我國汽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傳統民族品牌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行業內有可能重新洗牌。長期以來,我國汽車市場中合資品牌一般佔據中高端汽車市場,而民族品牌把守10萬元以下的低端車市場,雙方一直以來井水不犯河水。從前幾年開始,隨着中國汽車市場越來越龐大,合資品牌逐漸開始推出低端車型搶奪市場份額,吉利、奇瑞等民族品牌也開始向高端品牌伸出觸角,雙方逐漸短兵相接。
  而隨着合資自主品牌的興起,新格局下合資與自主品牌的競爭必將更加激烈,合資自主品牌帶來的影響尤其對中低端市場的衝擊將越來越大。這對於處於由大變強進程中的中國汽車産業以及成長中的自主品牌來説,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以“理念”和“啟辰”兩大車型為例,兩大車企宣布將走“低成本化運作,高性價比競爭”的路線,打着“合資品質、平民價格”的廣告,直接殺入低端車市場。另外,隨着高油價時代到來,消費者購車時更注重性價比,合資自主品牌車型肯定會更加平民化、經濟化。從目前推出的合資自主品牌看,都集中在了中低端市場。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等人曾對合資自主品牌將擠壓自主品牌生存空間&&擔憂。他們認為,合資自主品牌的下壓讓自主品牌面臨更嚴峻的危機,讓經濟型車居多的自主品牌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從市場來看,“三強爭鋒”格局下,必將逼迫自主品牌調整營銷思路,很可能會推動行業內的重新洗牌。
  新格局將為汽車行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帶來挑戰和機遇。不得不承認,幾十年來我國汽車行業依靠市場換技術之路並不順利,目前合資車企的核心技術依舊掌握在外方企業手中。在蓋世汽車網近日發起的一項統計中,超過60%的投票者認為合資自主品牌將不利於我國汽車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還有不少人&&,合資自主品牌使用的是外企已經過時或者即將過時的平台技術,在核心技術上依舊保留。
  採訪中也有一些企業和專家&&,合資自主品牌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將推動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推動自主品牌不斷進步和成熟。從技術角度來看,一些最初不具備研發能力的合資企業,通過聯合開發合資自主品牌,使得中方研發人員在一步步的消化吸收中,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培養出一批本土化研發人才,這比單純引進外方現成産品要好得多。
  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姚一鳴接受採訪時&&,在“理念”的研發過程中,企業建立起一套自主研發體系和流程,掌握了自主研發的方法,還初步建立了自主研發的數據庫,這對於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建議積極應對“三強爭鋒”

  面對國內汽車市場逐漸形成的“三強爭鋒”的格局,很多業內人士建議自主品牌車企和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應對這一趨勢,在合資自主品牌興起之際就能做到趨利避害,既避免合資自主品牌成為合資車企轉移落後車型的工具,又要利用合資自主正處於成長期帶來的機遇,不斷提升我國汽車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民族自主品牌加快布局,盡快實現做大做強。
  一方面,國家政策在鼓勵自主品牌發展的同時,也應該因勢利導,為民族自主品牌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同時總結吸取過去幾十年間市場換技術的經驗和教訓,着力於引導汽車行業內核心技術研發。
  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會長徐秉金曾&&,面對汽車行業內興起的合資自主品牌,更應該關注知識産權的歸屬問題。他認為,如果在合資自主品牌裏自主知識産權依舊掌握在外方手中,那麼通過合資自主品牌來帶動自主品牌發展的意義不大。還有專家&&,就當前市場份額來看,合資自主品牌可能短期在某個細分市場帶來經濟效益,但要從技術層面提升我國自主研發能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儘管當前我國汽車自主品牌逐漸壯大並向中高端市場進軍,但面對逐漸興起的合資自主品牌,一定要守住陣地。加快核心技術研發,打造自主創新體系,才是我國汽車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以及合資自主品牌競爭的關鍵。
  一汽集團副總經濟師周勇江認為,合資自主品牌興起,是汽車全球格局在中國市場上重新調整的一個表現。然而,指望通過合資企業做自主品牌,來提升中國自主品牌的整體競爭力是不切實際的,寄望於外資企業允許合資公司拿出大筆費用投入研發,從而獲得核心技術,打造世界品牌也不現實。
  上汽通用五菱總經理袁智軍&&,在合資自主品牌隊伍逐漸壯大的趨勢下,能否保證合資自主品牌提高中方的研發能力並培養出誰也帶不走的技術團隊,才是壯大我國自主品牌的根本之路。自主品牌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無論是購買國外的産品平台,還是借助其他手段發展自主,都不是長久之計。對於當前中國汽車行業來説,最可取的辦法就是將購買來的平台充分消化吸收,然後進行再創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受累汽車業務 比亞迪告別快速增長 2011-03-14
美汽車業延續強勁復蘇勢頭 2011-01-06
中國汽車業要抓住轉型升級的“倒逼機遇” 2010-12-30
汽車業深度調整在即 2010-12-16
“有保有壓”控制汽車業結構性産能過剩 2010-12-1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曹中銘:不要輕信“股神”高論[思想]郭田勇:貨幣政策宜緊不宜松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