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農業部的數字顯示,4月20日,菜籃子産品批發價格指數為178.9,比3月28日的182.2有所下降,如果從具體的蔬菜來看,降幅更顯著。
3月26日-4月2日一週,卷心菜批發價為每公斤1.02元,比上周下降9.6%,比去年同期下降38.4%。而此前一週,卷心菜價格已經環比下降了5.7%。
卷心菜收購價暴跌甚至引發山東濟南唐王鎮一名菜農因虧本而自殺。但是,據本報記者了解,相對連續下跌的田地價格,卷心菜的終端銷售價格卻並不低迷。
4月20日,北京4環外一家農貿市場的卷心菜叫價0.8元/斤。而河南淮陽縣西王莊助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王德宇告訴記者,卷心菜在田地出售時只能賣到0.1元/斤,甚至更低。
“今年價格低,可能與種植面積增加有關。去年的收購價是0.3元/斤,不少菜農掙了錢。”王德宇説。
針對上述情況,國家發改委正計劃採取措施減少農産品進入超市的環節,在各大城市建立平價超市,減少農産品的中間流通成本。
“建立平價超市和商店,減少中間流通費用,這是勢在必行的。”國家發改委農業司副司長方言在4月19日的《農村經濟綠皮書》新聞發布會上説。
去年價高今年暴跌
蔬菜價格似乎坐上了過山車。
去年3月22日,北京市八里橋農産品批發市場卷心菜價格為1.6元/公斤,同比漲幅為33%。今年3月22日,這裡的卷心菜價格僅為0.85元/公斤,同比下降47%。
北京新發地農産品市場統計部主任劉通告訴記者,蔬菜價格的一個怪現象是,一旦某一品種在一個地區因種植增加出現滯銷,這一品種在其他地區的價格也會不斷下跌,進而滯銷。“因此不排除這次會出現較大區域的個別蔬菜品種價格下跌的情況。”
卷心菜這一波收購價下挫正是源自種植面積大幅擴大。
王德宇告訴記者,卷心菜從去年8月份就可以種植,越冬可以不斷收割,快的話,不到3個月就可以上市,每畝産量在8000斤左右。“本地圓白菜(卷心菜)普遍出現虧損或者沒有掙錢的情況,但是如果種得好,每斤能賣到1毛錢還是可以不虧本。”他説。
遭遇尷尬的不僅僅是卷心菜,正處於大豐收階段的大白菜也不例外。記者獲悉,今春大白菜普遍出現無人收購的情況。“即使只要幾分錢出售也可以,但是沒有人來買。”湖北仙桃一位農民説。
與卷心菜遭遇類似,大白菜收購價走低,終端銷售價卻仍然堅挺。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4月1-10日,全國50個城市大白菜價格為1.83元/公斤,同比上升1.7%。
農産品流通環節還是太多
菜農因收購價暴跌而虧本,消費者卻沒有得到價格實惠。
上述北京4環外某農貿市場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銷售的卷心菜,有進價0.4元/斤,賣0.8元/斤的;也有進價0.3元/斤,售價0.4元/斤的。“品種不同,價格和利潤都不一樣。”
此前,有關部委經過調研發現,普通黃瓜在冬季的大棚生産出售時,價格為1元/斤,但是經過多次中間環節,到了超市,可以賣到6元/斤。
為此,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多次提出要減少農産品流通的中間環節。
目前,已經有地方在進行農産品直接進入超市減少中間流通環節的試點。比如廣東利用價格調節基金,扶持5萬畝蔬菜大棚建設,並支持冷藏設施、平價商店等建設,並期望最終形成全面覆蓋生産、供應和銷售環節的價格調控監管長效機制。
國家發改委對廣東的試點進行了調研。廣東地方人士匯報稱,在惠州投入1000萬元建了平價市場,把過去蔬菜生産-收購商-區域市場-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農資收購的6個環節,減除了3-4個環節,假設每個環節是10%-20%的利潤,可以降低20%-30%的流通成本。
國家發改委整體上認可了上述試點的探索。不過,發改委一位權威人士指出,“這個方法整體是對路的,只是最好不要用價格調節基金,因為這個基金不能用於建設,否則就是建設基金了。”
國家發改委認為,讓農民的農産品直接進入超市,有利於最終消費價格相對降低,也有利於農民獲得比田地出售農産品更高的收益。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管理系主任梁小民則認為,要減少農産品進入超市或者農貿市場的中間環節,核心還在於將各種攤位費減免;高速公路的各種收費也應該免除。“這些費用都實實在在的反映在農産品價格中,特別是各種壟斷收費。”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