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CES:中國製造需要走向中國“智”造
2011-04-19   作者:蕭瀟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怎樣從低端的‘製造工’和資源‘搬運工’的困境中走出來,如何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這是中國企業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SINOCES)的歷史使命。”
  近日,SINOCES組委會官員&&,目前,還只有很少的中國企業能夠創造新産品、新技術和新市場,畢竟與那些國際跨國公司相比,無論是資金、品牌還是服務,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因而,突破製造的瓶頸,打造自身品牌,研發新技術,進入“智造”的範疇就成為中國企業的當務之急。而作為亞洲最大的消費電子展,SINOCES希望能借助這一平台,展示中國企業的最新創新成果,並且通過互相交流學習、互相促進産業技術創新和引導産品發展方向,同時對消費者也起到引導的作用。
  SINOCES組委會官員&&,中國“智”造表現在兩個方面:一、隨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一系列智能型産品的興起,中國企業需要進行産品升級,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以搶佔新市場的先機;二、中國消費電子企業也需要有足夠的“智慧”來應對新的産業形勢。
  實際上,中國消費電子産業之所以大而不強,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自主創新不足。儘管有人認為,只要維持住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就可以持續不斷地發展中國製造。但應該看到的是,一個地區的低成本優勢將會隨着其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弱化,直至消失。美國、日本、中國台灣的例子就在眼前。
  這些國家和地區在失去製造優勢之後是如何繼續發展的?日經BP社社長吉村久夫就提出,應該在五個方面下工夫,分別是“採用先進的生産方式、及時響應客戶、發展專利技術、提升質量品牌、投入産品設計開發。”
  台灣過去的製造業以代工(OEM)聞名。隨着中國大陸製造的興起,台灣的製造業模式出現新的轉變,許多傳統代工企業由於掌握了自有技術,開始擠入ODM的門檻,不但累積出較高的知名度,同時也累積出超強的研發實力,例如&達電、鴻海、捷安特等。現在,大多數台灣廠商都向這一方向努力。
  那麼當中國企業缺乏自己的技術積累,短時間內又無法發展出核心技術時,該如何進行“智造”?SINOCES認為,像IBM、微軟這樣的企業,他們的創新是建立在長期而龐大的研發上的。不是現在的中國企業不想創造,而是沒有長期而艱苦的研發,根本無從創造。所以現在中國企業最聰明的做法就是盡量提高産品的附加值,在産品的品牌服務、設計定位、渠道方面多下工夫,在有一定基礎之後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國製造業:西方人怎麼也看不懂 2011-03-02
“中國製造”難敲韓國市場門 2011-03-01
品牌缺乏 “中國製造”難敲韓國市場門 2011-03-01
“中國製造”難敲韓國市場門 2011-03-01
國人何時不再熱衷到海外買“中國製造” 2011-02-1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借鑒美國經驗完善發行審核機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強震與“經濟海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