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痕纍纍的散戶們
2011-04-15   作者:本網綜合  來源:經濟參考網
 

    期指市場曾經和現在都被無數人寄託了財富夢想,但現實是不少人已經被市場埋葬。一些證券營業部和期貨公司提供的信息顯示,股指期貨剛推出前後,投資者的參與熱情高漲,開戶的投資者比較多。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搏殺,大部分投資者都傷痕纍纍,不少投資者只能揮淚離別。

  帶刺的玫瑰

  股指期貨本身就是個零和游戲,有人賺錢,更多的投資者則出現了虧損。
  “據我們了解,進行股指期貨交易的投資者,至少一半以上是虧損的。股指期貨本來風險就大,所以資金基本上都是自有資金,不大會有融資融券甚至貸款炒股指期貨的投資者。”中信金通杭州朝暉路營業部的許訓建總經理許訓建説。
  多數人虧損的局面並不意外。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前,安信證券分析師盧偉忠曾對多家期貨公司倣真交易投資者的總體盈虧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盈利的投資者佔比不到15%,虧損者佔比平均為34.8%,還有50%多的投資者開戶後一直沒有進行股指期貨倣真交易。總體比例來看,虧損者是盈利者的兩倍多,而且絕大部分虧損的投資者已經將100萬的虛擬資金在1個多月的時間裏虧損一空。

  賺錢的幾乎都是機構

  “我們這裡的客戶大約三成賺錢,一半左右虧損,整體還是盈利的。”杭州一家期貨公司工作人員説,盈利的客戶中,除了幾個大戶,賺錢的幾乎都是機構。另一家一位期貨公司市場部人員也&&,“目前,股指期貨市場裏虧錢的投資者佔到90%以上,尤其是99%的散戶是虧錢的。”
  在財通證券杭州解放路營業部,開戶炒股指期貨的約有二三十個個人投資者。一開始大家都躍躍欲試,想在股指期貨上掘到第一桶金。但一段時間下來,虧損佔了大部分,很少聽説有獲利的。“到現在,大部分人都已經撤回來,不敢做股指期貨了,而是重新幹起了老行當——炒股。”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説。在財通證券杭州體育館營業部,有的炒股指期貨的投資者,因為一二個月後虧損嚴重,就再也不去碰了。
  期貨公司由於有一定數量的機構投資者,盈利情況要好些。中大期貨的工作人員&&,股指期貨剛推出時,投資者參與的情況很火爆。但之後,由於市場波動難以把握,又沒有投資經驗,虧損不少,個人投資者((包括中戶、大戶)參與的熱度很快下降,現在大多以觀望為主。倒是一些機構投資者(包括私募)至今熱情還比較高漲。

  為何受傷的總是散戶

  為什麼散戶玩不轉股指期貨?一些從期指市場上落荒而逃的散戶總結道:賭性太重,兩頭作戰,以炒股的心態炒期指……
  某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這與法人機構具有天然優勢有關。法人機構一般是團隊操作,不僅具有一定的研究實力和交易技巧,而且交易紀律執行到位,更重要的是財務管理能力比個人投資者更具優勢。此外,由於法人機構資金量大,對期貨公司盈利與成交量的貢獻突出,期貨公司大多加強了對法人機構的服務能力,研究與後&支持也多向法人機構投資者傾斜,這也造成法人機構在盈利方面更有保障。
  銀河期貨董事總經理姚廣也指出,與股票、債券相比,股指期貨具有專業性強、杠桿率高、風險大的特點,客觀上要求參與者具備較高專業水平、較強經濟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不適合一般投資者廣泛參與。(綜合《期貨日報》、《深圳特區報》、《上海國資》雜誌、《證券日報》、《時代商報》、《錢江晚報》、《理財周報》、《上海證券報》、新華網、和訊網等媒體報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借鑒美國經驗完善發行審核機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強震與“經濟海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