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河南省湯陰縣縣長唐獻泰,從國家工信部領回一塊標有“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字樣的獎牌。
  據説在同時領獎的幾十位官員中,唐獻泰是唯一一個“縣太爺”。“就咱官兒小”唐縣長不無調侃地回憶説。
  但這同時也意味着,在河南省108縣乃至全國1600多個縣中,惟湯陰獨享殊榮。
  坐在大城市CBD高樓裏的白領們如果不理解這份“殊榮”的價值,那很正常。但關注“三農”問題和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專家學者、有着縣鄉基層工作經歷的領導幹部應該不會對此無動於衷。〔詳細
湯陰簡讀:湯陰位於河南省北部,南近省會鄭州,北鄰古都安陽,東依油城濮陽,西連煤城鶴壁。
  湯陰之“鏈”
  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給中國帶來了什麼積極的後果,説法不一。但有一點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就是玉米、番薯等外來作物的傳入。
  玉米又稱玉蜀黍,是一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原産於中美洲,是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作物。[詳細]
 
  專家評點“湯陰模式”
  湯陰模式把農業低端産業升級為一個市場前景廣闊、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又能保證農民獲得應有的市場收益的新興可控性行業,率先攻破了“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惡性循環,解決了約束我國農業供給能力增強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諸多難題,在全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樹立了一個樣板,其經驗應該在全國總結推廣。[詳細]
 
  湯陰:英雄與糧食的歷史辨證
[資料鏈結1]河南大災荒
  發生於1942年-1943年的災荒,是近代河南災害中最為嚴重的一次,人民生靈涂炭,民不聊生。
[資料鏈結2]全省人民公社實行吃飯不要錢
[資料鏈結3]農業八字憲法
  農業八字憲法,是指毛澤東根據我國農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科學技術成果,於1958年提出來的農業八項增産技術措施。即:水、土、肥、種、密、保、工、管。
[資料鏈結4]産業集聚區
  簡單説就是同一産業集聚在同一個地方。相同的企業集聚在一起能互相學習,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産生較高的經濟利益,因此很多地方都在提高産業的集聚度。
[資料鏈結5]湯陰産業集聚區
  湯陰産業集聚區位於縣城東部和北部,規劃面積17.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9.2平方公里,發展區3平方公里,控制區5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確立的175個産業集聚區之一。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