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將再度為電解鋁行業投資熱潮“降溫”。工信部副部長蘇波日前在參加某行業內部會議時向《經濟參考報》透露,因電解鋁産能已經過剩,國家發改委將會同8個部門近期下發通知,對擬建當中的電解鋁産能一律叫停。 “文件本來計劃在3月初下發,後來推遲到兩會以後,應該很快就會下發。”一位知情人士説。他預計,涉及到的擬建項目投資金額將達到700多億,而其他200多億投資的在建項目則不再本次政策調控範圍之內。 另據透露,為了保證該政策的順利實施,文件下發後國務院還將派檢查組進行督辦。 上述知情人士稱,去年工信部在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在春節前報送國務院的一份報告。在上述報告中工信部提出,電解鋁的開工率不足,只有60%多,産能過剩或嚴重過剩,在建和擬建的項目投資額很大,建議國務院對電解鋁的重復建設提出政策支持。依照報告中的數據推算,電解鋁産能已達2400萬噸左右。 據冶金行業諮詢機構阿拉丁的統計,2011年的擬建産能包括:陜西有色榆林新材擬建60萬噸,新疆信發擬建40萬噸,寧夏錦寧擬建40萬噸,中電投青銅峽擬建22萬噸,中電投黃河上游擬建17萬噸,鄒平高新擬建40萬噸,東興鋁業擬建20萬噸,霍煤鴻俊擬建35萬噸,中鋁廣西擬建25萬噸。 實際上,這並不是國家首次叫停電解鋁項目建設。此前,國務院頒佈實施的《有色金屬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嚴格執行國家産業政策,今後三年內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改擴建電解鋁項目。 “電解鋁項目投資擴張衝動並未得到有效控制。”安信證券首席分析師衡昆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主要是需求拉動和地方政績衝動兩個因素。 一方面,國內鋁需求漲幅平均每年15%,去年更是達到了20%,此外中國鋁系列産品也由“凈進口國”轉為了“凈出口國”,而電解鋁也在2010年4月份開始凈出口。兩方面因素影響造成了價格的上漲,對未來利潤轉好的預期強烈,驅使較多資金流入電解鋁行業。另一方面,各地政府的政績衝動也同時加速了電解鋁行業的擴張。 衡昆&&,從短期來看,上述政策將對於行業現有企業是利好,因為受到産能過剩預期影響,今年以來鋁價一直處於低位,很多企業處於虧損,上述政策將有利於價格回升;從長期來看,考慮到目前地方政府對電解鋁項目的“熱衷”,政策&&能否有效執行並達到預想效果,目前仍是未知數。 “目前國內電解鋁新建或者擴建的名目較多,多借助新材料、下游加工、技改等名義進行電解鋁生産,逃避了國家限制電解鋁過剩産能過快擴張的約束。”上述人士坦言。 據了解,近幾年電解鋁項目正在向煤炭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轉移,集中在新疆、青海、寧夏、內蒙等西部省份。 不過,對於這一政策的&&,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政策調整應該謹慎,産能過剩情況並未像報告描述的如此嚴重。據有色協會統計,截至2010年底,國內電解鋁産能達2200萬噸。 有色協會有關人士&&,現階段中國電解鋁産能的擴張,整體來説屬於需求推動,盲目擴張的比重非常小,而開工率也應該達到了75%至80%,並不像報告中所稱的只有60%多那樣。 阿拉丁此前的統計顯示,2010年底將建成2272萬噸電解鋁産能,較2009年增加330多萬噸。另據阿拉丁不完全統計,預計2011年將新增299萬噸電解鋁産能。 “報告中用的是國家統計局數字,2010年電解鋁産量是1565萬噸,去年實際産量應該在1750萬噸至1780萬噸,差了200萬噸,從而影響了報告中對開工率和産能過剩等結論。”上述人士説。 另一位行業分析師也&&,目前中國電解鋁産能總量仍未超警戒線。粗略推斷,如果隨後幾年中國電解鋁産能擴張速度放緩到10%以內,仍是可以容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