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歷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後,天津文交所(以下簡稱文交所)的天然粉鑽等“新八股”被停牌。 按照規定,特殊處理的藝術品當月每日漲跌幅比例為1%,若連續出現三個交易日收盤價均達到特殊處理後的價格漲幅限制或者價格跌幅限制,將於下一個交易日停牌一天,其將對特別處理的藝術品可以實施特別停牌。 與“新八股”相比,《黃河咆嘯》與《燕塞秋》這兩隻曾創下在29個交易日內身價瘋漲1716%(黃河咆嘯)與1705%(燕塞秋)紀錄的“妖股”,已經風光不再,目前正被一窩蜂地拋棄。 資料顯示,《黃河咆嘯》和
《燕塞秋》兩隻“老股”昨日(3月31日)再次遭遇滑鐵盧,兩隻“股票”收盤時跌幅分別達到5.57%(黃河咆嘯)和5.2%(燕塞秋),現價跌至13.73元/份和13.66元/份。 “目前,文交所市場運作正常,近期還將會公布新的規則調整公告,一切都以公告為準。”文交所的工作人員&&。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藝術品份額實際上只是一個符號,參與者完全不去關心藝術品本身的價值,而是抱着“投機”心理盲目跟風而造成虛高的價格,這樣沒有保險的“財富泡沫”,表現最明顯的是價格快速漲跌。
財富泡沫來去匆匆
白庚延當初在創作《黃河咆嘯》和《燕塞秋》兩幅作品時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兩幅作品在短短一個多月裏,身價一度接近張大千、齊白石兩位名家作品的三倍。 曾瘋狂追逐這兩幅作品的參與者沒想到的是,最近一週時間裏,原本市值上億的兩幅作品,開始出現大幅下跌,每日徘徊在跌停的邊緣。 來自天津的安先生本週剛將自己手上65000份《燕塞秋》全部賣出,成交金額共計98.233萬元。上一週(3月24日),《燕塞秋》的價格一度達到18.5元/份,經過短短5個交易日,安先生的“藝術股”市值縮水近32萬元。 安先生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不久,他還在做自己的“美夢”,“我是在三月初進來的,當時兩隻‘股’漲勢挺快,以7元/份的價格陸陸續續一共買進了65000份
《燕塞秋》。最多的時候我的資金達到120萬元,當時以為會繼續漲。” “後來對要不要全拋掉還很猶豫。”安先生&&。當價格跌近15.05元/時,他終於下定了決心,將剩餘的1萬多份全部賣出。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像安先生這樣持有《黃河咆嘯》、《燕塞秋》等兩隻“股”的交易者市值大幅縮水的不在少數。來自河南的李先生稱目前已被套牢,一週不到損失將近20萬元。“我現在還有3萬份《燕塞秋》和1萬多份
《黃河咆嘯》,基本是在最高點買入。”李先生無奈地&&。
短期交易或催生財富泡沫
短短數日,文交所上演了一場場財富泡沫的輪迴。據了解,《黃河咆嘯》和《燕塞秋》,從原來市場估值的600萬元(黃河咆嘯)與500萬元(燕塞秋),一個多月時間,市值一度飆到億元以上,最高時漲幅達17倍之多。讓參與者始料未及的是,在短短的三四個交易日內,兩隻“老股”急速縮水了4.5元/份左右。 從這兩隻“老股”蹦極般的變化中,似乎正向外界釋放一個信號:文交所市場內巨大的“財富泡沫”已呈現。此前,《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文交所由於體制的先天不足,導致頻頻更改交易規則。那麼,文交所將&&什麼樣的新規則? 陳少峰&&,藝術品的“份額化”並沒有問題,但必須要避免類似T+0模式的短期交易。投機性質越大,泡沫就越嚴重,表現在“股”價上就是急速的大漲大跌。在陳少峰看來,現在市場裏完全是在買空賣空,投機風險過大相關單位也應該及時干預,如果還任由“泡沫”繼續增長,那投資者最後肯定損失慘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