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證監局稱藝術品份額交易不在監管範疇
2011-03-31   作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類證券化藝術品交易堪稱造富機器,但由於異常火爆,在連續縮小漲跌幅限制仍無法抑制其藝術品份額的漲停走勢之後,目前,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下稱文交所)已暫停交易開戶業務。
  但是,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打開,貪婪的氣息逐漸蔓延,誰能將其“遣送人間”?
  時至今日,文交所似乎找不到更有效的抑制手段和監控方法,至於誰是製造藝術品交易泡沫的推手,如何懲罰,更無進一步措施。
  作為一線監管的文交所,3月28日已暫停藝術品份額交易的開戶業務。而此舉又導致新泡沫出現,有報道稱,目前文交所的交易賬戶,已被炒至10萬元。
  3月30日,該所首批上市的《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其份額以超過15%的換手率,延續前日跌勢,收於14.54元和14.41元,分別下跌5.28%和5.32%;而第二批上市的藝術品,份額價格仍整齊劃一地漲停,收報5.07元。
  舊泡沫似乎正在破滅,但新泡沫亦在形成。
  除了一線監管以外,究竟哪個部委應該明確為監管機構,是否有相關配套法規,中國文化藝術品産權交易監管體系現狀似存隱憂。
  在普通人看來,藝術品投資可望而不可及,而近年掀起的藝術品投資熱潮,卻總在不斷地撩撥着他們的財富夢。
  僅以藝術品拍賣公司中國嘉德為例,2010年,其拍賣成交包括中國書畫、瓷器傢具以及珠寶翡翠在內的28000件拍品,總成交額高達75.5億元,同比提高180%,其中四件拍品成交過億,76件過千萬元,取得該公司成立17年以來的最高成交紀錄。
  而文交所的成立,正好迎合了部分投資人的渴望。然而,藝術品份額交易的倉促上馬,卻逐漸讓投資“變了味”。
  “單件藝術品,一是無法實現穩定可測的現金流,二是難以對於物權本身進行確切的估價,因此,其實際上並不具備證券化的基礎。”3月29日,天風證券從事金融工程張岩認為,文交所因資金推動,已造成藝術品份額價格泡沫化。
  “文交所的藝術品份額交易,實際上是物權的可分割交易,文交所具備産權交易所的性質,但這種分割方式,使其具備證券化實質。而在國內外藝術品投資領域,並無類似先例。”其向記者提示道。
  當記者致電文交所詢問審批流程時,相關工作人員以諮詢部不了解情況和與市場部溝通不暢為由,搪塞記者的質疑。
  “文化藝術品交易所,首先是從事文化藝術品交易的場所,因此,類比畫廊及藝術品拍賣的工商流程,文化部門應有權利審批和監管。”此後,記者諮詢天津市工商局有關人士時了解到。據記者了解,北京正籌備文化産權交易所,是由文化部牽頭。
  但是,記者分別致電文化部市場司、産業司之後,只有“業務處”予以表態。其工作人員&&,天津市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審批,從未上報文化部有關部門,和文化部“沒有任何關係”。
  當記者從“證券化”的角度,致電天津市證監局有關人員時,其&&,文交所雖然複製相關的證券交易機制,類似證券交易,但不在證監會監管範圍內,因此只對事態發展&&“關注”。
  “在《産權交易法》沒&&的情況下,相關交易都將參照國資委&&的《企業國有産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但對於非國資産權的細節問題,目前屬於交易所”自律“範疇。”北京産權交易所一位法律人士告訴記者。
  “目前,産權交易所從審批到監管,權力落在地方金融辦一級。”該産權交易所另一位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
  當記者帶着相關疑問向天津市政府辦公廳相關人士求證時,其以質疑記者身份為由回絕採訪要求。而天津市金融辦公開&&電話則一直無人應答。
  根據文交所的公開資料,天津市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作為天津市金融體制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創新內容之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列入天津市2009年金融創新改革20項重點工程”。
  實際上,這一系列金融創新業務得以開展,還是源於國務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一份復函。
  2009年,編號為(2009)2680號的國務院發改委復函,其影響已在天津濱海生根發芽,並通過網絡交易發酵。
  復函中“原則同意”天津《金融專項方案》,並要求“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創新,力爭取得積極成效”,並稱對於相關工作,“應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而涉及的相關總體協調工作,“由我委負責”。
  該函抄送對象分別為國務院辦公廳、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
  據記者了解,專項方案重申了在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針對金融創新業務,“先行先試”的字眼顯得格外醒目。這則“復函”,就好比天津市金融創新業務的“金牌令箭”。
  此後,挂着交易所之名的各類金融交易市場,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分別開展着股權,金屬,藝術品,技術産權以及排放權等一系列金融創新業務的交易活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文交所董事長原是下海村支書 與兩大股東關係微妙 2011-04-06
天津文交所賬戶資産玄機:被疑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2011-04-06
文交所賬戶開價10萬 多數投資者不願買賬戶 2011-04-04
文交所上粉鑽 繼續上演爆炒鬧劇 2011-04-02
藝術品股票暴漲暴跌兩極分化 文交所風險警示成擺設 2011-04-0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湯敏:用特殊方式培養精英人才[思想]轉變發展方式必須轉變調結構方式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