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月26日雙匯董事長萬隆稱雙匯是“代人受過”,將責任推給養殖業。各大媒體對雙匯“代人受過”的言論進行了駁斥。武漢晚報評論説,在此次瘦肉精事件中,雙匯的事故處理過程竟然與“三鹿模式”驚人相似,這條路徑罔顧企業社會責任,也嚴重傷害消費者權益。
雙匯如一再重蹈三鹿覆轍,只能再次讓我們失望。
雙匯回應瘦肉率報道:沒“強制要求”指標
昨日,雙匯一位&&人&&,雙匯並沒有要求在收豬的時候達到70%以上的瘦肉率。他&&,瘦肉率和豬種具有一定關係,良種豬的瘦肉率會較高,企業收購時價格就會相對高些;土豬則肥肉較多,收購價格也會低些。
“良種豬、土豬雙匯都會收,但是沒有非要豬農的豬瘦肉率達到多少。”這位&&人強調,雙匯董事長萬隆日前對媒體的講話並沒有把瘦肉精的責任推給上游豬農的意思,雙匯上下都在積極整改。
雙匯應公布生豬的瘦肉率
如果雙匯真的要求瘦肉率必須達到70%才肯收購,又果真是一般的豬瘦肉率僅為30%-40%,那麼,雙匯便很可能涉嫌誘導豬農冒險用藥。與當年三鹿公司剛出事後拉奶農“墊背”何其相似,雙匯這次同樣在試圖拉豬農來頂罪,稱瘦肉精是上游産業鏈存在的問題這種説法,不僅不符合正常邏輯,而且涉嫌脫責。
在這次瘦肉精事件中,雙匯自我扮演了無辜受害者與受騙者的角色,甚至還用“親自養豬”打馬虎眼。然而,事實如何?如果其真的制定並實施了超乎正常值的瘦肉率,就不難看出其為了追求利潤,違規到何種程度。很簡單,作為國內大型肉企,如果連正常的瘦肉率是多少都不能把握,恐怕説不過去。
現在,雙匯真要想脫卻要求豬農提供的生豬瘦肉率達到70%的嫌疑,就該立即公布所收生豬的瘦肉率。要知道,所收購生豬的瘦肉率並不是商業秘密,完全沒必要遮遮掩掩。
雙匯是“代人受過”嗎?
“代人受過”論不像是雙匯某個高管的一時失言,更像是雙匯集團慎重研究之後發布的危機公關辭令,其目的再明顯不過,就是要讓公眾和正在調查“瘦肉精”事件的有關部門相信,雙匯集團其實是最大的受害者,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些在飼料中添加“瘦肉精”的生豬養殖戶,以及那些在動物檢驗檢疫環節執行寬鬆標準甚或以權謀私的監管人員,由於這些人在上游産業和監管環節使壞,導致“瘦肉精”豬進入雙匯的豬源,使雙匯在不知不覺中惹上彌天大禍。若果真如此,雙匯因“瘦肉精”事件成為眾矢之的,短短十來天損失了十幾億元,世界上再沒有比他們更冤屈、更不幸的了。
事實勝於雄辯,雙匯究竟是不是“代人受過”,從已經披露的一些信息和材料中不難窺見端倪。首先,動物檢驗檢疫環節標準寬鬆,一些監管人員以權謀私,對“瘦肉精”豬大開綠燈,固然要對把關不嚴承擔應有的責任。但是,雙匯一直標榜自己有“十八道檢驗,十八道安全”,號稱“除了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檢測把關外,企業內部在加工環節還有十八道檢測程序”,這“十八道檢驗”竟然也讓“瘦肉精”豬蒙混過關,雙匯豈能把這方面的責任全部推給監管部門?
“代人受過”的雙匯是個啥“頑主”?
雙匯董事長萬隆甚至相信,是因為政府監控工作不到位,才有了“瘦肉精”傷害消費者的種種情事。萬隆董事長説,“如果政府堅持治理,遇上瘦肉精就抓,每個月公布一次瘦肉精檢測結果,企業就不會有那麼高成本。”在我看來,這一點都不是在責備自己,而是在推卸責任。
雙匯的所作所為,不難讓人做這樣的聯想:一位奧運金牌選手因為服用興奮劑,結果被抓了個現行,他先是輕描淡寫地説聲抱歉,然後就抱怨他之所有服用興奮劑,是因為檢查興奮劑的工作不到位,他自己只是“代人受過”。
雙匯作為中國最大的食品企業,居然抱着一種“代人受過”的心態,説明這家企業最缺乏的顯然不是決心、信心,而是良心。一家沒有道德良心的企業,即使做到了“最大”、“最有知名度”,也就是紅塵世上的一個“頑主”而已。
雙匯不可沽名學三鹿
雙匯的事故處理過程竟然與臭名昭著的“三鹿模式”驚人相似——先是企業在緊急關頭給公眾一個應景的交代,隨後是主管部門官員的引咎致歉和莊嚴承諾,再有企業將責任轉嫁給供應原材料供應商,這,似乎已經成為事故企業普遍使用的公關路徑,這條路徑罔顧企業社會責任,也嚴重傷害消費者權益。
事實上,在雙匯的失職成為既定事實以後,作為一家大型企業更應該勇於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而不是在口頭上一邊忽悠消費者,一邊轉嫁自己的錯誤。否則,不僅無法掩飾自己的過失,反而會加深公眾的不滿情緒。事實上,根據200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規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雙匯更是罪責難逃。
我們曾經被三鹿深深地傷害過,我們也曾為民族企業的誠信及社會責任深深擔憂,如今,我們仍然渴望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走出一批有良心有擔當有責任的大企業,雙匯如一再重蹈三鹿覆轍,只能再次讓我們失望。
“瘦肉精”將給雙匯連環打擊
“瘦肉精”事件的連鎖反應正逐步顯現。昨日,雙匯發展(000895)將2010年年報的披露時間從3月31日延後至4月29日,有分析人士稱,儘管“瘦肉精”事件發生在2011年,但由於事件發生時,雙匯發展尚未披露2010年年報,屬日後事項,需在年報中的“資産負債表日後事項”一欄給予説明,雙匯發展要對年報內容進行調整。除了影響公司的凈利潤外,公司的資産注入事宜也可能因此受到一定的影響。
此次“瘦肉精”事件主要涉及到雙匯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3月17日雙匯集團已發表聲明,要求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收回在市場上流通的産品,如果涉及到2010年銷售的産品,可能影響雙匯集團的營業收入和利潤下降。“瘦肉精”事件的曝光,雙匯發展的發行價以及資産的估值等可能不得不進行調整,從而使公司的資産重組方案存在諸多變數。
濟南:雙匯重出江湖 “聲明”鋪天蓋地
3月15號央視曝光雙匯之後,雙匯産品在全國範圍內開始下架,事情一直持續了十幾天,到3月25號雙匯的産品才慢慢的開始回到了市場上。記者在家樂福看到,雙匯火腿腸佔了一個專櫃,一些老百姓非常熟悉的産品被擺在了這個專櫃上,整個專櫃被大大小小的聲明和檢測報告所包圍,聲明在很顯着的位置上標着“消費者的安全與健康高於一切”。
隨後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像李先生這樣的能夠繼續相信雙匯産品的消費者並不是很多,一些消費者走到雙匯專櫃的時候看一眼就走開了,隨後,記者走訪了濟南華聯、沃爾瑪等大型超市發現,雙匯火腿腸暫時還沒有上架,一些雙匯專櫃上面仍然擺放着其他品牌的火腿腸。
雖然雙匯火腿腸在濟南的一些超市上架了,但是記者並沒有在這些超市裏發現雙匯冷鮮肉的影子,超市的李經理介紹説是因為雙匯沒有提供冷鮮肉的安全報告,所以他們沒有接到總部的上架通知。
基金市場迎“雙匯”衝擊波 重倉基金是贖是留?
瘦肉精事件曝光後雙匯發展立即停牌,何時復牌仍是未知數,但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仍在延續。繼重倉雙匯發展的基金多數按雙匯發展停牌後1個跌停板的價格進行凈值重估後,近日個別基金又自掏腰包自購旗下基金。29日記者了解到,圍繞雙匯發展後市的不確定性,部分基民對是否要贖回相關基金很糾結。
齊魯證券福州營業部首席分析師傅寧輝&&,近日興全、國泰、大成、上投摩根、華安等基金公司對雙匯發展停牌後作了凈值重估,多數以70.15元(即停牌後1個跌停板)的價格作為重估標準。
據了解,截至2011年3月22日,涉及雙匯事件的基金公司中已有23家發布公告,對雙匯發展的公允價值進行估值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