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政府日前明確了醞釀中的“礦産資源使用稅”方案內容。從已公布的改革方針看,聯邦政府意圖通過牽制州政府的徵稅權,實現礦業稅收制度改革,從而使聯邦財政更多地從礦業暴利中受益。
大宗商品價格飆漲引發的礦業繁榮,是澳大利亞近年醞釀礦業稅收改革的最大動因。相對於前總理陸克文強推“資源暴利稅”的做法,現總理朱莉亞 吉拉德努力減少與業界的矛盾,意圖通過限制地方礦産稅費,擴大聯邦政府在統籌稅收方面的權力。
去年7月吉拉德政府與必和必拓、力拓和斯特拉塔三家礦業巨頭就“礦産資源使用稅”達成原則協議。按照協議,新稅收方案僅適用於年利潤額在5000萬澳元(約合5130萬美元)及以上的鐵礦和煤礦企業。除稅率較“資源暴利稅”的40%低10個百分點外,新稅收方案還規定,礦産企業向州政府繳納的“開採使用費”將通過聯邦退稅等方式獲得稅款抵免,以避免聯邦和地方雙重徵稅。
這些動議充分滿足了礦業巨頭的利益訴求。澳大利亞國庫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較之“資源暴利稅”,預計“礦産資源使用稅”將使澳大利亞財政在10年間少收600億澳元(約合616億美元)。
不過,新稅收方案並未涵蓋州政府今後可能上調“開採使用費”徵收標準的情形。這使聯邦政府陷入兩難局面:如果聯邦政府繼續按照新標準為企業提供稅款抵免,則聯邦財政將進一步受損;如果不按新標準為企業提供稅款抵免,礦業界將拒絕這一稅收方案。
權衡利弊後,聯邦政府上周正式宣布,按照修訂後的“礦産資源使用稅”方案,聯邦政府將為一切現行及今後的開採使用費提供稅款抵免。此外,聯邦政府今後將着手限制州政府提高開採使用費的行為。這意味着,聯邦政府既不會讓礦業巨頭利益受損,也不會為州政府無限制提高稅率買單。
按照澳大利亞聯邦法令,地方各州須向聯邦政府繳納一定數額的商品服務稅,而後再由聯邦支付委員會在各州間統籌劃撥,用於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這一稅種的總規模約為500億澳元(約合513億美元)。
當前,聯邦政府試圖將這一稅收變成遏制州政府稅權的籌碼。澳大利亞資源能源部長馬丁 弗格森和國庫部長韋恩 斯旺日前明確&&,如果西澳大利亞州和昆士蘭州等礦業大州擅自上調“開採使用費”,聯邦政府將截留其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為緩解緊張關係,聯邦政府也竭力安撫礦業大州。斯旺近日多次&&,政府將把新礦業稅産生的財政收入投資於為小企業減稅、改善醫療條件等方面。其中,相當一部分財政經費將投向西澳和昆士蘭等礦業大州。
聯邦政府的改革思路一公布,立即引起西澳州州長科林 巴尼特和昆士蘭州州長安娜 布萊的反對。他們&&,不能接受聯邦政府干涉州政府的徵稅權。
巴尼特25日説,西澳州將貢獻新稅收的65%,而這些財政收入大多將流向其他州,從而損害西澳州的利益。他説,州政府正考慮將現行鐵礦的“開採使用費”費率由5.625%上調至7%。他指出,如果聯邦政府因此懲罰西澳州,則工黨在下屆選舉中將失去當地選民的支持。
此外,出身工黨的布萊也&&,州政府將“保留設定適當的開採使用費”的權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工黨政府的政治盟友綠黨也對這一改革方案不滿。綠黨領導人鮑勃 布朗指出,這種威脅手段旨在剝奪憲法賦予州政府的徵稅的權力。
按照吉拉德的計劃,工黨政府今年5月前將提交“礦産資源使用稅”法案,促使議會下半年通過法案,完成立法程序,以便到2012年7月正式實施。分析人士認為,“礦産資源使用稅”法案將在議會和地方遭遇巨大阻力。如果工黨強推相關法案,西澳等州政府很可能以“違憲”為由,訴至最高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