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對衝基金雲聚香港
2011-03-25   作者: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字號

    被通貨膨脹緊緊咬住的亞洲新興市場,整個第一季度都處於“失血”的狀態。
  2010年底以來,唱空新興市場的聲音不斷涌現,部分國際資本開始悄然由新興市場“出逃”。“印度、印尼、韓國、台灣、香港、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第一季度都有不少資金流出”,招商證券(香港)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謝亞軒博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這樣&&。
  美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 Global最新數據,截至3月2日,新興市場股市基金的當周資金流出額為25億美元,連續第6周流出,創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最長資金流出周期。
  根據EPFR相關數據計算,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210億美元資金流出新興市場股市基金,資金規模約達到新興市場2008年吸金頂峰期時的1/5。
  與此同時,國際對衝基金則雲聚香港,摩拳擦掌對賭中國經濟硬着陸。寬鬆的監管環境與弱小的亞洲同業競爭對手,讓這些國際炒家信心滿滿,隨時準備狙擊以中國為首的亞洲新興經濟體。

  資金大挪移

  這些“失血”的新興國家有着相同的問題——高通脹、資産泡沫、貨幣政策緊縮。
  例如,越南2月的通脹率達到了12.31%,比去年全年通脹率高出3個百分點,為兩年來的新高;印尼1月通脹率達到7.02%,2月儘管有所回落,通脹率仍達到6.84%,遠高於該國央行4%~6%的目標區間;印度今年通脹率一直在8.2%以上高位徘徊;巴西與俄羅斯一年以來的通脹率均達到6%以上。
  在經濟學定義裏,6%以上的通貨膨脹率已經能稱得上是“嚴重”,10%以上的就是“急劇”的通脹率了。這種通貨膨脹一旦形成並穩固下來,便會出現嚴重的經濟扭曲,貨幣迅速貶值。
  在投資者對新興市場通脹擔憂下,新興市場股票基金走勢萎靡,一度跌破投資者心理防線。據記者統計,2月印度BSE30指數最大跌幅達到16.3%,巴西BOVESPA指數最大跌幅約為10.99%,菲律賓綜合指數跌幅12.26%,而泰國、印度尼西亞、智利、土耳其等國綜合指數跌幅均在10%左右。
  在蹺蹺板的另一頭,發達市場的主要股市正重振旗鼓。EPFR相關數據&&,今年迄今,投資者已經向美國、歐洲、日本和全球股市基金投入470億美元,其中單是美國就流入290億美元。
  “資金乾坤大挪移,”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在其博客上這樣寫道。據他的判斷,這些出逃的國際資本統統流去了“增長前景明顯改善,通脹壓力尚不算明顯”的美國等發達市場。
  “資金流出新興經濟體,特別是通脹高企面臨政策收縮的經濟體,是今年全年都會觀察到的一個現象,直到其通脹得到控制。” 謝亞軒博士認為。
  不過,發達市場火熱的勢頭也許不會持續多久。有市場人士認為,當前投資者對發達市場的風險偏好屬於短期避險行為,一旦有諸如歐債危機等方面的風吹草動,發達市場股市接下來可能出現較大的回調。

  對衝基金:狙擊中國經濟?

  投資者們出於對亞洲市場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與通貨膨脹的擔憂而轉戰美國市場之際,國際對衝基金則雲聚香港,摩拳擦掌對賭中國經濟硬着陸。
  情願將辦公室搬來亞洲的國際對衝基金大鱷接踵而至。3月3日,香港證監會公布,保爾森對衝基金公司已在2月21日獲得香港證監會發放的第1類牌照,獲准在香港銷售自己和其他公司的基金,並從事經紀業務。這是繼去年索羅斯在香港設立辦公室後,第二間名聲顯赫的國際對衝基金公司進駐香港。
  管理資金規模達28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對衝基金之一德劭集團(D.E. Shaw Group)乾脆準備將下一間工作室布局上海。剛剛將高層辦公室轉移至香港的德劭董事會執行委員Julius Gaudio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採訪時&&,“(德劭)將香港及亞洲其他市場作為未來20年的核心投資領域”。
  在國際對衝基金經理們眼裏,“通脹無牛市”根本是無稽之談。對無利不歡的他們而言,資産泡沫和通脹肆虐的亞洲新興經濟體正是做空的最佳場所。
  全球對衝基金行業分析機構Hedge Fund Research(HFR)最新報告,投資到新興市場的對衝基金資産去年第四季度上漲近100億美元,使總規模達到1140億美元,直逼2007年産業巔峰。
  “對衝基金正處於荷槍實彈狀態,他們眼下目標仍是新興市場,” 新興經濟體經濟與政策研究機構倫敦信源公司(Trusted Sources)宏觀經濟分析師Martinde Bonte在回復記者的採訪郵件中寫道。
  據香港證監會3月11日發布的《證監會持牌基金經理/顧問的對衝基金活動調查報告》內容,截至2010年9月30日,證監會持牌對衝基金經理在香港管理的對衝基金總數達538隻,相當於2004年近五倍水平。
  對於亞洲市場高企不下的通脹,對衝基金的玩家們自有後手——增加對通脹保值基金産品的投資。英國著名對衝基金管理公司英仕曼投資(Man Group)執行董事李之秀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的電話採訪中&&,該公司旗下的王牌基金Man AHL管理期貨基金2010年以來加碼於金、銀等貴金屬的投資,2010年全年回報率達到11.6%,遠遠高於同期全球股市0.9%、全球債券5.3%的回報率。
  2010年的黃金高漲行情,成就了Man AHL這只專業的主題投資基金。2010年全球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對衝基金中,有8隻基金都屬於類似産品。
  而更有一些保持優秀投資記錄的對衝基金拋出了做空中國的言論。美國“空頭大師”詹姆斯?查諾斯(James Chanos)不久前高調發布言論&&,已募集了高達2000萬美元的離岸基金,對賭中國房地産泡沫破裂。

  退,而求其利

  讓對衝基金經理們樂於扎根亞洲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能夠賺錢。
  事實上,亞洲已擊敗美國、歐洲等地區,成為能提供給對衝基金經理們美味奶酪的唯一場所。金融危機後,歐美市場痛定思痛,在金融穩定與金融發展之間選擇了前者,曾經輝煌的對衝基金們再也不能享受叱吒金融市場的自由。
  歐美市場曾是對衝基金遍地開花的美好莊園,然而金融危機後,對衝基金蓬勃生長的寬容環境已漸漸消失。2010年10月,歐盟正式要求對衝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必須在歐洲登記,並需向金融監理機關呈報營運策略和交易數據;除此之外,歐洲還將對對衝基金經理人加強監管,對目前基金經理人向交易銀行索取退傭紅利加以規範,以限制頻繁的短線交易。
  在美國《多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的修訂頒佈後,對衝基金的春天更加短暫。該法案最新規定,擁有超過15名美國客戶及投資人、管理規模超過2500萬美元的海外對衝基金,必須在2011年7月21日前向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SEC)註冊,並提供對衝基金資産規模及交易記錄變化等資料。
  “這個時候,香港、新加坡等開放的新興市場就是對衝基金的救命天堂,”有要求匿名的機構人士對記者解釋,一方面,香港是開放的自由經濟體制,對資金自由流進流出沒有限制,給予對衝基金短期資金逐利行為極大方便;另一方面,由於香港靠近內地,方便對衝基金借道香港購買和內地相關資産,甚至利用香港同時擁有人民幣、美元儲備兩種資産來對賭人民幣未來升值加息。
  國際對衝基金經理們還有一個自信能賺得滿盆滿缽的重要原因——他們沒有太多強大的本地競爭者。相對國際對衝基金動輒上百億美元的龐大資金規模,亞洲對衝基金規模通常只在數十億美元以下,來自中國內地的對衝基金資金規模更是僅在5到10億美元之間,而在殘酷的對衝基金業,資本雄厚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客戶、更強的吸金能力。
  香港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全港300多家對衝基金經理手中,排名前50家的對衝基金經理掌管了78%的資産;而至2010年9月,對衝基金管理在港資産總值為632億美元。

  打入內地的渠道

  國際對衝基金對賭的不只是香港,他們更看中作為跳板的香港背後,泡沫已然氾濫的巨大經濟體——中國。
  在不斷失血的新興經濟體中,中國是個令投資者側目的例外。2010年第四季至今,中國並沒有出現明顯的資本外流現象。美國研究機構EPFR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3月9日的一週時間裏,在除日本外的亞洲新興市場,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成為投資人最偏愛的市場,過去一週凈流入2.56億美元資金。
  “中國目前仍是資本流入國,仍能觀察到持續的資本流入。這説明,中國市場還有對衝基金進入的空間,”廣東社科院熱錢研究專家黎友煥對記者解釋。
  黎友煥認為,由於外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被禁止,國際對衝基金對中國市場的主要投資路徑是從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對中國內地、亞洲依賴度較高的公司和大宗商品中尋找機會。
  不少國際對衝基金正在從事這樣的交易。目前香港及其他海外市場上,能源類的大型跨國企業最大的客戶都是中國,一些對衝基金在把握了這種投資思路後,利用做空澳元來實現對這類投資的做空。
  諸如詹姆斯?查諾斯這類看空中國經濟的基金大鱷們,更是利用港股與A股的聯動來做空中國房地産個股和相關板塊。記者採訪中獲悉,目前一些香港對衝基金還在與內地投資公司組建合資公司,通過地下錢莊渠道進入內地期指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中國的資本賬戶並未完全開放,國際對衝基金能夠使用的做空渠道非常少,加上近年來外匯儲備達到世界第一,中國對資本進出規模的承受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高。
  “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中國市場仍然能夠觀察到資金的流入遠大於流出,由此可見,目前中國市場仍足以消化掉對衝基金所能驅使的龐大熱錢規模,”這位人士這樣&&。
  但中國金融監管層沒有理由放鬆警惕。“産能過剩、資産泡沫、通脹、流動性緊縮”等負面因素,令中國仍然面臨被國際對衝基金狙擊的潛在威脅。
  “産能過剩、資産泡沫、通脹、流動性緊縮”等負面因素,令中國仍然面臨被國際對衝基金狙擊的潛在威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美對衝基金經理:原油5年內或上200美元 2011-03-09
對衝基金:智慧的獨行俠,還是搗亂的壞孩子 2011-02-15
中國投資的對衝時代 2011-02-14
及時將國際對衝基金納入監管視野 2011-02-11
增強政策自主性比貨幣對衝更重要 2011-01-2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