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經營壓力已經逐漸成為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近期披露的近600家上市公司2010年年報中,不少公司都提到勞動力成本上升對業績的負面影響,一些公司甚至因此出現業績虧損或下滑。對此,有關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企業應該通過提高勞動生産率、促進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來抵消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的負面影響。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坦承,由於職工工資的提高帶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貿易加工企業感到壓力比較大。 不過,隨着經濟結構的深入調整,受到衝擊的已不僅僅只是中小企業。從近期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報來看,許多行業領軍企業也開始受此困擾。許多公司強調,勞動力成本增加造成了公司“三項費用”上升,進而影響了盈利表現。統計顯示,截至3月18日,近600家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2010年三項費用均有所上升。其中,銷售費用同比增長22.86%、管理費用同比增長14.19%、財務費用同比增長5.53%。 高金食品&&,2010年國內豬肉價格持續低迷,屠宰行業處於不景氣狀態,加上財務費用、人工工資較上年增加較大等因素導致2010年全年業績虧損。另外,像宏達股份、海通集團也將虧損原因歸結為行業問題和人力成本的上升。 即使是業績實現大幅增長的上市公司也體會到了勞動力上漲帶來的壓力。三全食品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19.23億元,同比增長33.1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32.38%。儘管業績有所增長,但公司毛利率卻比2009年下滑2.33個百分點到33.47%,公司將之歸咎於“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盾安環境2010年實現凈利潤2.18億元,同比增長36.04%;與此同時,因用工成本上升等原因,導致管理費用較上年度大增90.26%。 統計顯示,截至3月13日,已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2010年應付職工薪酬合計達到192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23.65%;其中,社會服務業、電子及信息技術、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員工薪酬增長最快,也直接導致這些公司的毛利潤下滑。 另外,根據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於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有94.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的人工成本比2009年年末“上升”。 對此,賽迪顧問副總裁秦海林博士認為現在的增長是對以前低工資水平的一種矯正。畢竟,與快速增長的國內生産總值和企業利潤相比,中國經濟多年來處於廉價勞動力時代,這對一般勞動者是非常不公平的。根據相關數據,我國勞動者報酬佔初次分配的比重由1990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41.4%。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由1995年的67.3%降低到2007年的57.5%。另有統計顯示,2000年至2008年,我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4%,而職工的工資年僅增長15.7%。 “提高工資性收入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擴大消費、拉動內需,降低經濟增長對低級出口和外國投資的過分依賴,從長遠看它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的內在動力。”對於企業因此承受的巨大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表示,政府和相關企業應該通過加大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技能和素質,提高勞動生産率抵消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的負面影響。同時,還應促進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從根本上轉變低工資、低投入、低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