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衍生品巨虧案追蹤:港高院稱其欺詐
2011-03-21   作者:  來源:東方網
 
【字號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未能阻止香港警方繼續調查其衍生産品巨虧案。香港高等法院近日宣判稱,表面證據顯示中信泰富涉及串謀欺詐,六份內部重要文件將解封以供警方進一步調查。

  披露損失前曾向中行工行等借貸17.5億港元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獲得的判決書顯示,2008年9月7日,中信泰富便得知因炒澳元等三種外匯的累計期權衍生産品,導致公司賬面虧損147億港元。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在港交所發布盈利警告,計入已終止合約産生的虧損7.55億港元,中信泰富當時虧損最多達155億港元。同時,中信泰富宣布已得到持有其29%股份的中國中信集團15億美元的備用信貸。
  判決書指出,知悉和披露鉅額虧損相隔6周,其間中信泰富曾在旗下大昌行的通告中,發出公司“無重大不利變動”的聲明,法官認為“這是(中信泰富)對外界和公眾有意隱瞞已知或預期巨大虧損的明顯表現”。
  同時,在未披露任何財政風險的情況下,中信泰富在2008年9月25日至10月14日期間,向中銀香港、工行和日本三菱東京UFJ共借貸17.5億港元。批准相關借貸決議的中信泰富財務委員會,包括當時的主席榮智健和董事總經理范鴻齡等四位前董事。
  事實上,香港證監會已於2008年10月22日,即中信泰富發布盈警後兩日展開涉嫌違規調查。香港警方則在2009年3月16日介入調查,商業罪案調查科於2009年4月初在中信泰富辦公室搜走大量文件及電腦硬盤等。
  警方調查升級後,中信泰富創始人榮智健和范鴻齡於2009年4月8日黯然辭職,由時任中信集團副董事長(現中信集團董事長)、有“救火隊長”稱號的常振明擔任中信泰富的主席及董事總經理。

  六份重要文件解封或有進一步法律行動

  此後,中信泰富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訴訟,阻止警方查閱已向香港證監會提交的六份文件及錄音,包括其法律顧問在得知和披露鉅額虧損期間做出的法律文件,以及在2008年9月23日和10月20日進行的董事會會議錄音。
  值得一提的是,榮智健曾於去年1月遭中信泰富三位小股東民事索償,榮智健成功申請將索償案提交高等法院,小股東最終放棄索償。榮智健在申請中稱,他在2008年9月7日被告知集團炒衍生品虧損,但當時情況混亂不清晰,隨即他與董事局研究,並在獲取法律意見後,決定不立即公布,而是直到獲得中信集團財政支持後,再於2008年10月20日發出盈警公告。
  由此可見,榮智健提及的法律意見及董事會會議,是中信泰富是否涉及欺詐的重要證據。香港高院法官在閉門檢視上述文件後,最終於今年3月18日判定上述證據表面顯示中信泰富涉及串謀欺詐罪行,上述文件已不受法律專業特權保護,應提交警方以進行下一步行動。
  宣判後,法官批准中信泰富暫緩執行判決至4月1日的申請。
  彭博數據顯示,中信泰富股價在2007年底曾高見50港元,但在衍生産品巨虧的盈警公告後翌日跌至6.52港元。之後,在中信集團的支持和常振明的帶領下,中信泰富專注鐵礦石、特鋼和房地産業務,出售貨運和發電廠等非核心業務,成功扭虧為盈,其2010年盈利大漲五成,超出市場預期。中信泰富股價也隨後一路回升,3月18日中信泰富收報21.55港元,微升2.61%。
  而在此期間,辭職後另立門戶隆源控股的榮智健,在海南繼續開發低價獲得的神州半島土地。神州半島一級開發商中信泰富因此遭媒體廣泛質疑,常振明於去年5月向包括本報在內的記者公開否認雙方有關聯交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信泰富走出巨虧陰影凈利增5成 2011-03-04
中信泰富斥1.2億元購中信輪船 2011-01-26
中信泰富澳洲項目300億超預算 礦工年薪超百萬 2010-11-22
中信泰富巨虧案被指調查拖遝 聆訊延期至明年 2010-11-11
4年間賬單翻倍 中信泰富在澳磁鐵礦項目遇阻 2010-09-10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