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陽光私募規模的迅速擴張,行業的競爭也進一步加劇。今年以來,陽光私募産品的業績分化更加明顯,而業績的“不給力”也給初顯燦爛的行業帶來了一絲陰影。Wind統計顯示,截至記者發稿時,納入統計範疇的1231隻陽光私募産品中,約530隻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為負,約佔總體的43.05%;此外,有約334隻陽光私募産品的累積單位凈值低於最初發行面值。相較於去年年底1128隻産品僅189隻負回報的比率(16.76%),擴大了26.29個百分點(2.57倍)。
今年以來,規模突破千億的陽光私募業績並不十分理想。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月份,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3.96%,公募偏股型基金為5.50%,且從近3個月、近6個月、近12個月以及近2年的收益比較來看,私募在各個階段的業績表現均弱於公募偏股型基金。這與自去年以來的整個私募行業的紅火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私募基金追求絕對收益,操作策略上不同於公募基金,這就使得私募中一些“精選—買入—持有型”的明星産品可能就會表現不佳。華泰聯合基金研究員冶小梅&&,今年以來的行情風格輪換比較快,公募基金配置型的組合業績要好於私募基金偏執型的組合,像表現較好的周期股,公募基金對這部分資産的配置要優於私募基金“不過或許到今年底,大家又會對這些目前虧損的基金刮目相看,提醒大家回味一下2008年底堅守自己原則的陽光私募第一人趙丹陽的清盤事件。”她&&。
迅速擴張下的私募分化在進一步加劇。據朝陽永續統計,截至2月28日,共計有7隻陽光私募産品清盤,其中新東風成長、紫晶石系列(宬隆)兩隻産品為非結構化的産品非正常“死亡”。從累計凈值統計來看,鑫鵬1期凈值換算後僅為0.3598元,穩健增值1號(延期)和黃金組合1期2號的凈值也僅在0.4元附近。
業內人士介紹説,一般來説私募清盤有三種情況,其一是存續期滿宣布清盤;其二是産品單位凈值跌破止損線;其三是規模過低觸發清盤條款。此外,還有私募基金人士指出,有一些私募清盤老産品是為了發行新産品,為減小應付出的賬戶成本,私募公司選擇將一些資金管理規模不大、收益不太理想的老産品清盤,利用老産品的證券信託賬戶重新發行新産品。“這種少數‘潛規則’導致清盤的説法,也是有可能的。”一位分析人士&&。
從發行産品數量超過20隻的公司具體産品來看,各家陽光私募的管理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現出了分化。發行34隻産品排名首位的上海尚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納入統計的22隻産品,有16隻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為負,且全部産品中有約9隻累計凈值低於面值;上海朱雀投資發展中心發行的31隻私募産品中也有超過20隻今年以來為負收益;相比之下,擁有22隻産品的淡水泉(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擁有20隻産品的深圳市武當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均為正。
“業績的分化是自然的,尤其這種震蕩市裏,行業競爭加劇也是自然的,因為産品數目足夠多了,大家的選擇標的也就多了,私募若想吸引投資者必須有更多投資思路和投資風格。未來的陽光私募的競爭格局應該和公募目前的狀況相似,有那麼幾傢俬募通過好的機制網聚到優秀的人才會持續勝出,但同時會有一些基金會垂死掙扎。”冶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