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全球汽車和科技産品的主要供應國家,在全球生産供應鏈中扮演着關鍵角色。日本主要汽車公司近日&&將恢復一部分生産。但由於強震破壞巨大,何時恢復正常生産尚難預料,全球生産供應鏈依然面臨巨大威脅。
日本車企恢復部分生産
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於17日恢復了位於愛知縣的七家零部件工廠的生産,公司聲明稱,對於整車組裝工廠和零部件生産廠的停産檢查工作將持續到3月22日。
受強震影響,豐田日本本土的工廠從14日開始全面停産,豐田日本地區工廠産能約佔其全球的45%,至今已造成其産量削減4萬輛,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估計豐田因停産每天損失7200萬美元的利潤。日本豐田工廠的停産影響了大約95000家生産企業,其中約60%的工廠生産運往美國的汽車或零部件。豐田汽車公司&&,美國經銷商的庫存量較大,目前仍處於正常水平。
日本第二大汽車製造商日産汽車&&,日本九州工廠17日及18日恢復生産,零部件庫存尚可支持一段時間,19日之後是否運營還未決定。
日産汽車在公司聲明中稱,除了位於Iwaki的發動機工廠之外,其他所有工廠都修復了部分損壞的設施設備,但仍需時間安排供應商交付零部件;由於余震仍在嚴重影響Iwaki發動機工廠所在地區,恢復運營時間預計將遲於其他工廠。此外,位於追濱、櫪木和橫濱的工廠將會停産至3月20日。
另據報道,三菱汽車公司從16日起使用庫存零部件開始了整車生産。
科技行業將面臨供應短缺
日本是全球主要科技産品供應國,供應了全球1/5的半導體,是主要的液晶顯示設備生産國之一。受地震影響嚴重的宮城、岩手、櫪木、福島、茨城等日本東北部城市是日本電子産業重鎮。強震之後,索尼和東芝等大型製造商已經無限期關閉多處工廠,對電子産品生産商造成影響。
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和芯片製造商意法半導體等主要移動通信設備製造商16日均發出警告,稱隨着日本強震衝擊擴大,供應可能緊張。
研究公司IHS iSuppli在最新報告中説,供應商在獲得原材料並將産品分銷和發運出去方面預計會遇到困難,這有可能在未來兩周導致來自日本的半導體供應出現中斷。“即便半導體零部件運輸中斷僅兩周,短缺和價格影響卻可能持續到第三季度。”
地震發生後,中芯國際、&積電與聯華電子等芯片生産巨頭均&&,供貨暫未受到影響。不過,對芯片全球供應短缺的擔憂已在市場上浮現。亞洲最大芯片現貨市場DRAMeXchange提供的數據顯示,亞洲市場14日,32G存儲芯片的價格躍升了近18%。
全球供應威脅尚存 日本恢復生産困難重重
強震後一週,全球各地汽車及科技企業已開始面臨供應短缺威脅。
據墨西哥媒體報道,受強震影響,日本機場和港口停止運營,影響了零部件的供應,造成本田墨西哥公司庫存出現不足,該公司當地的一家工廠可能削減一半人力。
加利福尼亞州的豐田汽車經銷商麥克 奧沙利文(Mike Sullivan)説,“在35到45天的時間範圍內仍然能夠保持正常運轉,但如果超過這個時間界限就很難説,各個經銷商都會面臨斷貨的窘境。”
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研究網站TrueCar.com負責行業趨勢研究的副總裁傑西 托普拉克(Jesse Toprak)&&,“日本國內工廠停産造成部分車輛在美國市場供應出現緊張的情形,這些受到停産影響的車型成交價格在未來可能會有所攀升。”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志賀俊之17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説,因日本大地震而停産的汽車生産工廠何時恢復生産目前很難預料。他&&,汽車工廠重新開工有很多困難,包括燃料、物流網優先用於支援災區、計劃停電和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等。
豐田公司還&&,用於向美國和其他海外市場出口汽車的田原港口因遭到嚴重損害而封閉。
貝爾德公司分析師雷克爾(David Leiker)在一份報告中稱,地震對基礎設施的破壞將妨害航運,而日本航運中斷的影響將可能波及全世界。路透社有報道稱,由於強震和海嘯襲擊,日本許多港口出現問題,目前至少九艘載運穀物準備前往日本的船舶無法卸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