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重組可能因“瘦肉精事件”受阻
分析人士認為,雙匯或面臨鉅額索賠;雙匯品牌可能遭消費者遺棄
2011-03-18   作者:記者 侯雲龍/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雙匯瘦肉精事件曝光後,各地流通企業迅速做出反應。記者17日走訪了北京華聯、家樂福等部分連鎖超市門店,發現雙匯肉類食品已陸續下架。另據上海、廣州、武漢等地媒體報道,部分當地超市也開始下架雙匯産品。
  記者隨後又隨機採訪了多位消費者,其中大部分&&,近期將不會購買雙匯品牌食品。
  “雙匯可能3年後才能恢復元氣。瘦肉精事件已經讓基金損失重大,散戶最好不要摻和進來。即便是有重組概念,雙匯現在也是雷區!”一位投資界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
  由於目前雙匯發展(以下簡稱“雙匯”)正處於重組的關鍵時期,因此外界對此次事件對雙匯的影響分外關切。
  2010年11月29日,雙匯公布了重組方案,計劃雙匯集團及其關聯方將向雙匯發展注入339.4億元資産,雙匯發展將囊收集團公司所有與屠宰、加工肉製品相關的資産(從採購、生産到銷售),實現雙匯集團肉類加工業務的整體上市。但公告並未詳細説明目前涉事的濟源雙匯是否會被最終注入到雙匯發展中。而雙匯集團最終注入的其他屠宰和肉製品加工資産,也要等雙匯發布公告後揭曉。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突發的瘦肉精事件不但會阻礙雙匯重組上市進程,還會對雙匯未來的發展産生巨大衝擊。另有法律界人士指出,瘦肉精可能因此事件成為肉製品行業的三聚氰胺,而雙匯也有可能面臨來自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鉅額索賠。
  此次涉事企業濟源雙匯是雙匯集糰子公司,成立於2008年9月18日,由雙匯集團獨資設立,註冊資本9000萬元。2009年6月,雙匯集團對其增資,增資後註冊資本為2億元。2009年,公司的生豬屠宰量為26萬頭,約佔集團屠宰量的2.16%。
  對此,上述投資界人士認為,儘管濟源雙匯在雙匯集團的業務量佔比較小,但該企業的整改將延緩對雙匯的注資進程。一旦調查顯示濟源雙匯存在重大問題,調查範圍可能會擴大到雙匯集團其他屠宰和肉製品加工企業。屆時,雙匯的重組不但會被延緩,甚至可能流産。
  雙匯發展董秘祁勇耀向外界宣布,濟源雙匯只是擬注入資産,還算不上是上市公司資産,集團已委派生産副總會同當地的企業和主管部門核查相關情況,目前沒有進一步的消息。一旦有了調查結果之後,公司將及時發布澄清公告。
  對於“濟源雙匯是否會被注入上市公司”,以及“安全調查範圍是否會擴大”等問題,記者致電雙匯發展,但截至發稿時為止,相關人士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金宇國際(香港)投資經理王舜來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受此次事件影響,雙匯發展前景堪憂。他分析,此次事件後,國家一定會&&更為嚴厲監管措施,並將對非法使用瘦肉精進行打擊。屆時,雙匯的生産成本將會提高;第二,食品安全在國內已是敏感問題,如果未來消費者選擇遠離雙匯品牌,可能出現超市下架潮等連鎖反應,將使雙匯甚至雙匯集團的銷售雪上加霜;另外,消費者並不會去區分雙匯發展、濟源雙匯、雙匯集團之間的不同,只會質疑雙匯品牌。如果事件最終結果不能令消費者滿意,雙匯品牌可能會向“三鹿”一樣,遭到消費者遺棄。
  對於雙匯前景,艾格農業畜牧業分析師郭會勇報告中指出,瘦肉精事件預計對雙匯集團和上市公司業績有很大負面影響;華泰證券把雙匯的評級下調到觀望,並指出事件會影響到消費者對雙匯品牌的認同度。
  但銀河證券則認為,雙匯發展股價急跌帶來投資機會,總體上不改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維持“推薦”評級。
  另有證券分析師向《經濟參考報》介紹,儘管雙匯的投資者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和基金,但根據公開統計數據測算,事件曝光當天眾多基金的損失有可能高達18億元。因此尚不排除復牌後(雙匯發展目前已停牌,復牌時間尚未公布),機構投資者和基金為規避風險而離場。
  對於雙匯的未來,法律界人士並不看好。
  一位不願具名的律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200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其中規定,對使用瘦肉精養殖生豬,以及宰殺、銷售此類豬肉的,將以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責任。
  該律師認為,雙匯的未來可以和三鹿進行對比。如果商務部、農業部的調查認定濟源雙匯存在重大問題,並將追究刑事責任。那麼,作為使用濟源雙匯屠宰豬肉的雙匯發展和雙匯集團,也脫不了干系。如果相關的調查範圍繼續擴大,雙匯發展和雙匯集團都有可能停産。
  上述律師補充説,和三鹿一樣,雙匯未來可能面臨消費者的高額民事索賠。儘管現在還不知道問題産品的具體數量,但由於雙匯處於行業龍頭,産量高,市場份額高。所以賠款數額可能是個驚人的數字;另外,如果經查實,濟源雙匯和雙匯集團高層知曉使用瘦肉精的實情,根據《公司法》雙匯的所作所為就已經違反了有關“重大信息披露”的條文,那麼中小投資者也可以向雙匯提出民事賠償。
  目前,雙匯集團已責令涉事的濟源工廠停産自查,並派出集團主管生産的副總經理及相關人員進駐濟源工廠進行整頓和處理,並承諾回收問題産品,但並未提及問題産品數量,也沒有説明流入地區。
  另外,事件曝光後商務部和農業部已派出專人赴河南進行調查。相關調查結果將隨後公布。《經濟參考報》記者將對此事件持續關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廣州首起瘦肉精案開審 2009-04-29
我國“瘦肉精豬”屢禁不絕誰之責 2009-04-08
“瘦肉精”中毒事件警示消費觀念需要糾錯 2009-03-02
湖南破獲一起非法販賣生豬"瘦肉精"案 2008-10-20
蔬菜農藥殘留及瘦肉精污染監測合格率提升 2007-04-1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